国际知名拍卖行免费上拍丨30万高端收藏家在线竞买
微信搜一搜“收藏雅集” 联系我们_进入私人收藏家论坛
广告
电视鉴宝类栏目砸出古董鉴定监管漏洞
素材来源:网络 | 编辑:pmo81bf0d | 发布时间 :2025-03-24 | 2928 阅读 | 分享到: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拍到2.3亿元,珐琅彩杏林春燕碗拍到1.5亿元,雍正粉彩八桃瓶拍到4600万元……近些年,中国瓷器巨额的成交价催生了全民收藏的热情。


  同时催生的还有文物收藏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有关文物鉴赏、鉴定、交易等内容的电视节目充斥着银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17家电视媒体开播了有关文物鉴赏、鉴定、交易等内容的电视节目,共20档左右。


  这些节目,大致上可分为以介绍文物价值和收藏背景、普及文物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文物鉴赏类节目;以专家现场鉴定文物真伪并估价为主要内容的文物鉴定类节目;以文物鉴定评估和现场文物交易为主要内容的文物交易类节目。


  而此类节目中,以王刚手持紫金锤,一锤落下,碎片四飞,全场嘘声,持宝人惊叫的北京卫视“天下收藏”节目最为火爆。


  而眼下,王刚和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节目正处于风暴漩涡之中——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公开质疑该栏目“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


上海古董鉴定/上海古玩鉴定/上海瓷器鉴定


  就在舆论哗然之际,8月21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微博“北京发布”发布消息称:经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鉴定,“所有被砸文物都是假的”。


  事情至此似乎并未完结,有媒体要求公布更多细节:“都鉴定了哪些文物?为什么它们是假的?为什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些都要说清楚。”


  而本刊记者在采访国家文物局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岳运生时,他说:“砸错没砸错,最终还要靠司法鉴定,只有司法鉴定才是最权威的。”


  不少人认为,仿品也有艺术价值,随意砸毁是社会财富的浪费。


  许多专家认为《天下收藏》栏目应该停止“砸宝”行为,不要借吸引眼球而伤害藏品。


  《天下收藏》以“砸”博收视


  2001年秋,江苏卫视一个新开办的收藏栏目请王刚去主持。主持了几期,有一次,他和这家卫视请来的一位专家拍了桌子,因为那位专家的鉴定有误,且这“有误”的原因似乎不在“眼”,而在心。一年多后恰逢“非典”,节目停了。后来,当北京台找到他,透露他们要办此类节目的时候,用王刚的话说,“我们一拍即合。”


  这个栏目是2020年北京电视台投入挺大的一个节目,名为《天下收藏》。和所有收藏栏目一样,它请了专家、观众、持宝人三方辨宝、辩宝、估宝。不同的是,节目中多了一项砸“宝”。


  而“砸”宝的主意恰恰是王刚这个总策划的点子。


  他在自传《我本痴狂》一书中写道,关于这个环节,我更愿意解释为“护宝”。一般情况是这样,经过现场三位专家鉴定后,主持人故作闲庭信步地转悠几圈,追问几句:“后悔吗?退出还来得及。”在签了“生死文书”的持宝人咬牙点头后,主持人突然出其不意地砸了其中的赝品,让节目现场“嘘”声四起。


  这一“砸”颇为有效。当年节目只播了两期,王刚再去古玩城,已经有店主戏言道:“王老师,带了瓜棱大锤了吗?”


  这个由王刚一手设计的环节,不但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收视劲爆点,同时也弘扬了《天下收藏》的节目理念。作为该节目的总策划,王刚对设置这个环节的创意颇为自得。


  他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我认为,栏目的原则,也就是收藏的原则,去伪存真是步,是最要紧的。要问我为什么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赝品,简言之,就是恨啊!恨那些造假、贩假者,同情进而警醒那些上当受骗的藏友们。”


  一位北京电视圈王刚的朋友告诉本刊记者,王刚酷爱收藏,有时到了痴迷的地步,他无数次受骗,因而对假文物深恶痛绝。同时,他也耳闻目睹太多人穷其一生积蓄,买到的全是赝品的辛酸故事。这样的经历让他在节目中恨假打假。


  《天下收藏》除了请故宫博物院等文博机构的专家,还特别找了拍卖公司的老总(如甘学军)和国际知名的艺术品经纪人(如翟健民)及民间的大收藏家(如马未都),这些权威的收藏专业人士的参与使节目更有了底气。


  2020年,节目办了一年后,《天下收藏》的收视率已经很高了,比2020年刚办的那年提高了将近一倍。


  2020年《天下收藏》加大与各大影视机构与艺人传媒公司的沟通与合作,把节目嘉宾与北京电视台独播大戏、热播剧结合起来。在电视剧热播的同时,请来该剧的主演、导演或者主创人员参与《天下收藏》,从而达到节目和剧组两个品牌的双赢。那时,《天下收藏》又多了明星大腕,在众人的插科打诨中,节目也多了性。


  2020年,随着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的崛起,北京卫视的收视率下滑得厉害。在收视率的巨大压力下,北京卫视大改版,一批文化品位高的节目全军覆灭,保留的节目就是《天下收藏》,一度被改名为《收藏秀》。改版之初,甚至有人说,把它做成日播版,全面对抗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等。可见,《天下收藏》的收视对北京电视台的重要性。正是这一年,《天下收藏》的制片人也升为频道的副主任。


  北京电视台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天下收藏》是北京台一个在南方省份也有收视的节目。它给北京台的广告贡献也自不必说。


  2020年8月,首都博物馆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了《“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从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择了30余件,同首博的馆藏珍品对比展览。而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反复观看展览后向媒体报料,称该栏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


  随即,“天下收藏”和王刚“砸”真文物的质疑迅速引爆舆论。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表示,希望首博即刻撤展,以免继续误导观众。而《天下收藏》更应该立即停止“砸瓷”的行为。同时,对已经被砸的瓷器和碎片进行封存,进行科学仪器检测。他们甚至不排除诉讼,将这些瓷片交到有司法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微痕鉴定。


  出了这么大的事,王刚一直不予回应。本刊记者也没能联系到他。


  对于《天下收藏》节目中现场销毁古玩赝品的环节,引起媒体的注意和讨论,五年前,王刚对此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2020年3月,王刚罕见地接受了北京电视台先锋榜栏目记者的采访时说,“砸宝引起争执都是我们非常欣慰的事情。因为在去年10月这个栏目初创的时候,我跟咱们财经频道的领导讲,这个举动肯定会引起争执的。这个引起一些争论是很自然的,首先,证明这个栏目有人看了。或者有更多的人看了,因为收视率是个硬指标,如果在这样一个好的平台上,收视率很低,那我们感到很沮丧。”


  开播当年有人预测“早晚砸出事”


  2020年,也就是《天下收藏》开播当年,一位叫洛阳一君的网友发表博文,称《天下收藏》又毁好物件。“2020年8月4日,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又砸毁两件不错的艺术品。一件为雍正青花四系梅瓶;一件为康熙蓝地喜鹊登梅带盖梅瓶。这两件东西真假姑且不论。笔者认为是两件不错的好东西。本期主要围绕四君子(梅、兰、竹、菊)的话题展开。节目立意不错。四君子本是文人雅士崇拜的对象,也是中国老百姓雅俗共赏的尤物,本应该是严肃而愉快的型和知识型节目,却搞出血腥的‘屠杀’现场,错杀了二位的好东西,却保留了糟粕。”


  洛阳一君称,《天下收藏》自开播以来,自己基本上每期都看。由于对王刚老师的崇拜,所以对本节目也是有一定的好感。只是从上上期砸毁元青花之后,我对老师的好印象减去两分。元青花目前还是有争议和正在认识的过程。那期节目有三大损失:一是毁掉了有待研究的国宝级文物;二是降低了三位知名人士的威信。起码是马未都、翟健民的“千年道行”减去一半。今后,只要看过这期节目的人,谁还敢再让二位鉴定古玩?我是对他们二位的水平持怀疑态度;试想这样的不负责任的乱砸一通,有谁还敢把自己的心爱之物送与他砸。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起话来比故宫博物院的老专家(也是大家认可的专家)们还牛。他们对民间没见过的东西一眼说假,只是为了做节目为北京电视台拉收视率。


  洛阳一君认为:再不改革,恐怕不久的将来这个节目能否办下去值得怀疑。


  而一位收藏家预言,天下收藏早晚砸出事。


  吕献珍是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的成员,虽然自己就是陶瓷鉴定专家,但在2020年,他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瓷器”在节目被当做仿品砸掉了。直到今天,他都“不服”。


  吕献珍告诉记者:“当时,一位朋友问我借一件元代的玉壶春,说去参加一档鉴宝节目。他跟我说,节目请的是国家鉴定委员会的人。我对自己的瓷器有信心,同时也相信这些专家能看明白,就借出去了。没有想到,节目请的专家最后把我的瓷器给砸了。”瓷器被砸后,吕献珍拿着碎瓷片到很多机构做过科学鉴定,结论证明这瓷器是“对的”。


  而砸这个元青花的正是王刚那把大护宝锤。


上海宣德炉鉴定/上海宣德炉价格/上海田黄鉴定公司


  王刚自曝:险些砸错


  王刚喜欢收藏,是收藏的发烧友,品鉴文物比一般人也有一定的鉴别知识。


  他自己曾经说,做这个节目,主持人要担很大的干系,外行做还真有风险。因为三个藏宝人,座位便分作一、二、三号,但也有可能上去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弄成了二、一、三号,或者三、二、一号了。你若也分不清楚青花、粉彩、斗彩、五彩的,一不留神,把真的给人砸了就惨啦。


  这类悬事儿不是没出过。有一期,轮到马上要“宣判”第二件藏品时,王刚照例先抄起金锤,在一件五彩瓷瓶上来回晃悠着,惊得本主儿紧着拿手护着他的宝贝。


  而此时王刚不过是“虚晃一枪”而已,他心中有数,那东西,一冒头儿就看出来了:开门儿真!


  晃悠了好一阵子,该宣布专家鉴定结果了,王刚往鉴定书上一搭眼,傻了!最后一行字,分明写着:现代工艺品!


  后来王刚形容当时的自己“心里一通儿乱,脸上倒没显出来,嘴巴也没闲着,边叨咕有关五彩的话题,边往专家席那儿蹭,顺手把鉴定书放到专家的眼前。从专家们惊愕的神情,我断定是出岔子啦!果然,后台一个负责传递鉴定书的,脸儿都白了,忙不迭地递上另一张纸。原来那张是鉴定第三件藏品的,递早了。而新的一张的鉴定结论果然是‘真品’!多悬哪!”


  王刚下来后,对那个粗心的编导大发了一通脾气:“万一砸了,破财事小,失节事大!赔人家好几十万哪,专家和我的脸往哪儿搁呀!”


  这段经历,王刚曾和周围很多朋友提起。


  栏目组回应砸不错,网友不买账


  如果不是《天下收藏》栏目组将节目中砸毁的赝品放到首都博物馆展览,还不会闹出王刚砸真文物的风波。


  最近,首都博物馆与《天下收藏》节目组联合举办了“‘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被砸掉的30余件“赝品”中的“精品碎片”与首博的馆藏珍品同场展出。


  被吸引来的观众反应不一。有十几年收藏经验的北京藏友张远芳,站在一件“当代仿品”“乾隆款珐琅彩开光山水纹双象耳瓶”前连连叹息:“你看这上面的蓝釉料,得是当年进口的蓝宝石,只有宝石釉才会发出这种光亮;这粉彩画得多好,得是大师级画家的手笔……赝品不可能用这么昂贵的原料、有这么精湛的工艺。”


  姚政也表示:“现在景德镇的大师,都做不出来这样的瓷器。”而“乾隆款青花缠枝莲纹赏瓶”的馆藏品和仿品的对比展示,更让许多观众觉得迷惑无比。一位藏家认真研究了半天告诉媒体记者,她觉得那件“假的”画工更好,更像真的。


  同样是这次展览,展出一对“道光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一件是馆藏品,一件是被砸后复原的赝品。前来参观的北京藏家刘先生一边看,一边笑:“那件‘道光款’赝品,我家里也有一只,几年前潘家园买的,50元钱,现在放在客厅里盛糖果用……我看了一圈,砸掉的没有真东西。”


  一件件“赝品”看下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却语出惊人:“这里的‘赝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我敢为我的言论负法律责任。”


  公开对这些赝品发难的姚政对媒体说,他先后组织了五六批的相关人士来首都博物馆看这些所谓的“赝品”,30多位专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专业委员会人员、收藏瓷器大收藏家及仪器检测的负责人等。


  被砸的赝品是否为真品?


  8月21日下午3点55分,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微博“北京发布”发布一条微博:“近日,有网民质疑王刚在北京电视台‘鉴宝’节目中把真文物当成假的砸了。北京市文物局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请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前往鉴定。经对砸了的文物残品鉴定,所有被砸文物都是假的。”


  政府时间表态,似乎平息了争议。但也有媒体不依不饶,要求公布更多细节:“都鉴定了哪些文物?为什么它们是假的?为什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些都要说清楚。”


  而姚政更不服,他说:“文物局请的四位专家本身有两个就是《天下收藏》的嘉宾,而且这个展览开幕时文物局领导还到场讲话,这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对于专家以及民间的质疑,“天下收藏”栏目组制片人韩勇似乎底气十足。他对采访的记者说,天下收藏栏目组拥有强大的专家库,从开播以来,从未发生过砸错的事件,也几乎没有持宝人对砸碎赝品的方式提出异议。


  据韩勇介绍,栏目组的专家库由三部分构成:来自专业机构的专家、拍卖公司的高级从业人员以及高端艺术品行业当中的经纪人。每一部分的专家都由业内的人员组成并且在选择专家的过程中也会对其资格进行考察,一些有鉴定“劣迹”的专家是不会被节目组纳入专家团队的。


  “在上电视之前,每一件瓷器,至少要由3到5位专家鉴定,并且实行一票否决。这三方的专家也需要签订协议,避免发生误判的情况。”韩勇说。


  一位北京卫视的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一票否决就是说,只要有一位专家说可能是真的,都不会砸。存疑不砸,说明节目对待藏品是非常严谨的。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对于在节目中出现的持宝人,有着自己独特而严谨的挑选程序。首先,每周会在来自全国的上千名通过电话和网络报名的收藏爱好者中,挑选出一批人,来到栏目组现场面试。首先古玩专家对藏品进行初选之后,《天下收藏》栏目组的导演还要对收藏爱好者本人进行筛选,看他是否有比较顺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或者是在现场是否能够说出比较有意思的故事。


上海古董鉴定机构/上海古董拍卖行/上海古玩鉴定公司


  针对此次展览中的质疑声,一直在《天下收藏》栏目中充当判官角色的翟健民回应,“我们绝不可能砸错”。翟健民表示,之所以要有“砸”这个行为,是希望告诉观众,这个仿品背后是一个骗人的行为,“我们要‘砸’的就是这样一种行为,要起到警醒警示作用,让藏家懂得正确收藏,不要自己‘蒙’自己,沾沾自喜地收藏着一件假东西。”


  正当宝物是否被错砸之事扑朔迷离时,北京东方大学文物学院院长李彦君站了出来,对围观的老百姓说大可不必担心“错砸”,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在表演的节目”。李彦君称他曾参与节目,熟知内情,在节目中出现的所谓“赝品”都是事先从潘家园等旧货市场故意买的假货,而所谓的“持宝人”不过是上台表演了一番。既然买时就知道是假的,最终被砸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对于栏目组被质疑请托表演的指责,《天下收藏》栏目组制片人韩勇坚决否认说:“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而一位熟悉电视的媒体人说,为了收视率,征婚节目甚至纪实故事类节目造假已是公开的秘密。天下收藏被指买赝品找托上台并非没有可能。


  在8月20日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姚政和一些与会人员向《天下收藏》节目组提出公开辩论的请求,并认为首都博物馆应该即刻撤展,以免继续误导观众。


  而对于公开辩论的要求,《天下收藏》栏目组制片人韩勇称“没有必要”。


  《天下收藏》惹出的这场风波,一位非常了解收藏界的媒体人士夏雷告诉本刊记者,收藏界是很排外的,《天下收藏》节目的专家长期对节目形成垄断,只用自己人,业内对此早有微词,在夏雷看来“无风不起浪”。


  来自上海的知名收藏家赵祖武说得更加直白,他说:“利益的驱使让古物真假难辨,有不少既得利益集团将古玩市场垄断了,也有不少专家仗着把握文物界比较高的地位就指鹿为马,千万百计地排除现代科技的检测方法,过度推崇眼学。”


  同时,赵祖武质疑《天下收藏》栏目与藏家签订的“生死合同”是无效合同。根据物权法,持宝人固然可以处置自己的藏品,然而,既然持宝人确信自己的藏品是古代艺术珍品,那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受国家保护,不能随意损毁。这里,物权法赋予持宝人的权利受到了文物法的限制;而当作为一般法的物权法的条款和作为特殊法的文物法条款发生冲突时,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当优先适用特殊法。也就是说,持宝人无权毁坏其拥有物权的、认定的珍贵文物,持宝人也无权委托电视台节目组来决定,是否损毁其持有的东西。因此,“生死合同”其实是一纸无效合同,根本不能作为王刚砸宝的合法依据。此外,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文物真伪的鉴定需经过法定的司法程序,而不是翟健民这样的香港古董商可以行使“终审判决权”的。


  而对于这场争执,尽管有北京市文物局出来“救场”,但是,王刚砸宝的大锤能否继续挥动下去,北京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这要看上级的决定。”


  而就在前一个月,针对当前个别广播电视鉴宝类节目过分关注文物经济价值、宣扬错误投资收藏理念、存在过度化的现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近日就进一步加强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的规范和管理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对照通知规定进行全面检查。


  通知要求文物鉴定类节目内容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还要求相关节目要科学展示文物鉴定的复杂过程,对文物的鉴定须由专家作出,以提高此类节目的权威性,确保节目中出现的文物合法合规、文物鉴定程序严谨科学。


  为确保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真实,通知规定,不得在节目中编造文物流传故事、诱导“持宝人”杜撰虚假收藏故事,不得由演员扮演“持宝人”等。


  公众争议赝品该不该砸


  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为中央电视台《鉴宝》、《艺术品投资》等节目专家团成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栏目组在节目中砸碎赝品的处理方式并无不妥。


  “只要双方同意,节目组为了吸引观众而将赝品砸碎是可以接受的。”金运昌认为。


  金运昌认为首都博物馆和该栏目组在举办展览时肯定会对参展瓷器进行鉴定,将误砸的真品展出的可能性很小。对于文物真假鉴定的乱象,金运昌认为中国亟需建立一套艺术品鉴定第三方评估体系。对于瓷器而言,其实没有真假之分,因为它们都是瓷器。如果要谈,只能说这件瓷器到代不到代,你的推断是不是准确。譬如你说这件瓷器是明清时期的,我说是民国仿的或者现代仿的,这个的确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判断。


  国家文物局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岳运生表示,真善美第?皇钦妗<倩趿餍斜厝淮蚧髟础K担宜樨推肺蘅珊穹恰?/p>


  而同样爱好收藏的央视主持人董浩不赞成“一锤子”。他说:“我对新东西、高仿品的态度与王刚不一样。参加电视节目的一些藏家,很多也出于爱好而收藏,也是偶尔为之,把人家挺有感情的东西一下就砸了,我就看不下去。我跟王刚说,我希望在你这儿做清洁工,扫点瓷片回去。”


  董浩认为,仿制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承,历来我们也有这个传统。之前有清仿明、明仿宋,尤其是一些高仿。我觉得可以在高仿品上面做个记号:仿。在我的收藏中,并不一定全是老的东西,也有新的、高仿的,因为所有的藏品我都不卖。


  事实上,瓷器无论新旧,都不应砸。中国自宋代以来,就一直有后代仿前代艺术品的惯例。这是对前人的学习和传承,所以这种行为不能一概说成是为了造赝品赚钱。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论员张彬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护宝锤环节设计无非是利用极端的方式来吸引公众的眼球、增高节目的收视率。其实我们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就质疑即便是一件赝品或者仿品,如果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样也是值得我们欣赏和玩味的。比如清朝仿了一件明朝的瓷器,同样它也是一个高端的产品。


  张彬告诉本刊记者,现在很多快餐式的鉴宝,往往是几个专家围着转一圈就鉴定文物的真假,这种形式是不太可取的。


  “砸东西本身就是令人心痛的破坏行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过去的瓷器可能会成为今天的珍品,而今天工厂流水线上的瓷器难道就不会成为未来的珍品么?”一位网友直言。


  面对存疑的藏品,或许还是马未都的话更有人情味,“就当一玩物”或者“是你父辈给你的吧,那东西无论多少钱,对你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对记者说,粗暴对待民间藏品,已造成古瓷大量外流。学术界有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元青花国内外加起来不足二三百件。事实上,我在北京、呼和浩特以及广东的许多地方见到过民间收藏的相当数量的元青花。已经远远不是两三千件、两三万件的问题了。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档次也非常的高。我在很多的鉴定场合,见过太多的民间藏品,都是以这种极不负责任的方式被“毙”掉的。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魏洲平撰文言辞真切,他写道:随着手举锤落,被认为是“赝品”的“文物”瞬时变成齑粉。随着这一击,“文物”持有人往往会顿失颜色,尽管这些爱物是“假”的,仍有他们巨大的经济付出,和他们对文化的感情倾注!每当此时,我相信许多观众都会心头一震,个反应就是,即便这是“赝品”,有必要这样做吗?这一击,表现不出任何文化品位来,相反却充满了一种摧毁文明的现代野蛮!


  魏洲平说,文物的真伪鉴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认识过程,不仅仅是凭几本专业书上的条条,几位鉴定专家的几句评语就能说了算的。历史上有多少文物,对其真假认识的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的争论了数百年也无定论。


  赝品被砸犹可理解,而真正文物,一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熟悉收藏界的媒体人士夏雷告诉本刊记者,文物失去不可复得。毁坏文物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天下收藏》现在没有砸错,不意味以后不会发生砸错的事。专家不可能时时刻刻、桩桩件件皆明辨秋毫,且每位专家难保永远出以公心。


  王刚砸赝品砸出文物鉴定的监管漏洞


  在王刚砸文物这场风波中,有记者问《天下收藏》制片人韩勇,有质疑说这档节目中的有关专家是古董商,没有鉴定资质?韩勇回答,“我没听说过国家有规定说鉴定需要资质。”


  看似栏目制片人在为自己的栏目辩解,实则一语道破了我国文物鉴定的软肋。


  “目前国内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三无’状态:无法律管、无机构管、无人管。鉴定者无需对鉴定行为负责,也不承担风险。”一位在鉴定行业从业几十年的专业人士向记者坦陈。


  他说,除了拿粗暴当噱头,追求眼球效应外,“王刚砸赝品”实则砸出了当下文物鉴定的监管漏洞。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文物鉴定资格管理制度。谁有文物的鉴定资格,以及谁来对这些文物鉴定进行监管,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回答。


  理论上,一个真正的文物鉴定机构,需要有经验丰富的鉴定者,同时更需要不同类型的精密仪器。不过,最关键的还应该是这个鉴定机构的独立。


  国家文物局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岳运生对本刊记者说,目前鉴定行业很混乱,亟需完善文物鉴定监管机制,建立起统一、规范的文物鉴定资格认证制度,并明确鉴定机构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延皓认为,很多电视鉴宝节目中存在“文物鉴定程序不够严谨,鉴定专家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节目制作方遴选鉴定专家时缺乏标准,很多所谓的鉴定专家缺少必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少数甚至是混迹于文物市场中的古玩商,因此节目中经常出现文物真假不分、价格大起大落等情况。


  2020年7月,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透露出惊天秘密: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的天价评估。建行两位行长由此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发现被骗贷6个多亿后不但未报案,还继续为其违规提供资金4个多亿,导致银行最终损失5.4亿多元。


上海古董拍卖行/上海古玩拍卖行/上海古董鉴定机构


  该报道刊出后,不少网民责问,文物鉴定界的公信力哪去了?有网民表示,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约束文物鉴定行业。


  无独有偶,2020年2月,网上一张帖子爆料称:曾经在北京拍卖2.2亿元天价的一套汉代玉凳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而这个“汉代玉凳”竟是产自江苏邳州的高仿品,而且还是2020年起历时一年多时间制造的。这套玉器到底是“国宝”还是“赝品”的争论突然爆发,令收藏界大为震惊。


  随着艺术品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真伪的鉴定变得尤为关键,这也成为阻碍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国际化、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曾公开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出台相应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社会文物鉴定资质认定”机制,把好“准入”关,并通过法律监督和信用机制对民间文物鉴定行为进行制约。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如何规范文物鉴定问题也成了来自文博界委员和代表们关注的热点。


  “整个艺术品市场和十几年前大不一样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说,“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社会上自发的文物鉴定机构有成百上千家。鉴定水平参差不齐,文物部门也无法对其进行专业监管,他们只需在工商部门注册即可成立鉴定公司。今后,这些鉴定机构、文物部门要不要管?如何管?都需要我们进行细致认真的调研。我认为这其中最难也最复杂的问题,就是鉴定机构的性质怎样确定。”


  文物鉴定亟需法律亮剑


  中国目前文物赝品成灾、证书泛滥,却从没有鉴定专家被问责,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故宫的文物专家对前一阶段的价值24亿的“金缕玉衣”都看走眼。


  台北故宫博物院登录保存处处长嵇若昕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台北故宫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有,一经发现,我们有明确法律和规章,将按照台湾有关公务员的相关法律等进行处罚、记过以至免职。”“不私下为民间文物做鉴定、估价,这是一个国际博物馆界的基本伦理。”他说。


  据记者了解,在发达国家,被证明恶意鉴定并给交易双方造成损失的,鉴定师会被取消资质,终身不得再进入这个领域。


  有业内人士指出,应建立对鉴定者的问责机制。例如,在假“金缕玉衣”案中,几位鉴定专家的行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应该追究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唯有法律“亮剑”,加大惩处力度,才能让专业鉴定不再成为肆意敛财的工具。


古玩经纪人:王震(经理)
公司地址:上海徐汇区中山西路1858号凯托大厦二楼
联系电话:
古董鉴定拍卖邮箱:1345055921@qq.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zhen2210
网址:http://paimai77.ebdoor.com 
http://Shop.ebdoor.com/Shops/3217121/
   上海长昊拍卖常年征集:
精品陶瓷:各代窑口及各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
翡翠玉器: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名家字画: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不限。
杂项清玩: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等。
明清家具: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
  

田黄拍卖   潘天寿   古董拍卖会   周春芽油画

私下交易古董   古董鉴定   一克沉香多少钱

黄龙玉原石价格   古董拍卖会  夏圭   启功书法

翡翠行情  碧玺价格   和田玉   古董微信群

古玩交易   元青花瓷片价格   天珠九眼多少钱

双旗币  古玩网  高古玉   徐悲鸿字画拍卖

古玩字画   名人字画收购    字画拍卖网   鼻烟壶

景德镇瓷器   和田玉的密度   瓷器的种类   蜜蜡

   清代张怀仁   蒋蓉紫砂壶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艺术品拍卖   古瓷器   田黄石   宋代哥窑瓷器   

珐琅彩瓷器    启功书法拍卖   新加坡拍卖会

明清瓷器鉴定拍卖   战国红价格   天珠鉴别

古玩拍卖   粉彩瓷器   范曾字画   油画拍卖

成化瓷器   元代瓷器   艺术品   徐荣发字画

古瓷器拍卖   汉代玉器  西周玉器 弘一法师

明清瓷器  红山文化玉器  上海古玩交易  紫砂壶

瓷板画   古玩市场   清明上河图价格   粉彩瓷器

顾景舟紫砂壶  张大千   高古玉拍卖行情  天珠

清代画家   清代银锭价格   和田玉市场价格

青花瓷    良渚玉琮   古玩圈规矩   雅集

赵孟頫作品   青铜器价格   顾景舟紫砂壶价格

玉器交易   拍卖成交记录   上门收购古玩   夏圭

毕渊明   私人古董交易   婺州窑   黄庭坚书画价格

黄慎字画拍卖   徐悲鸿字画拍卖   宋代瓷器

齐白石的虾   齐白石字画价格   鉴别砚台价格

李可染最新成交价   李小可字画   傅抱石作品

弘仁字画   徐宗浩书法   画家吕纪   佛珠拍卖

田黄石鉴定拍卖   文徵明作品价格   金农书画

古玉鉴定估价   吴宏书画作品   民国瓷器​价格

苏东坡书法   鼻烟壶图片   古董拍卖网   

艺术品展销   古玩鉴定专家   乾隆年制 

壹号收藏网   萧县书画网   古董网   收藏家

瓷器拍卖   北京金宝斋   苏富比拍卖   古董古玩

新加坡拍卖会   拍卖古钱币   上海瓷器拍卖

盟友网   拍卖公司骗局    三盛鼎力​   星珍文化​

古币出售   本人长期上门收古董   古董鉴定网

藏友网   佳士得拍卖行  古玩交易网  竞拍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原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古董经纪人张启冉                      专业!可靠!安全!

                                私下交易  托管代售     
                                微信:gdgwscyjvip           ​    价格高​!效率高!变现快!

       收藏雅集网-权威古玩交易网站-集收购,鉴定,估值,拍卖的古董投资平台是中国专业的古董古玩交易鉴定收购拍卖赏宝拍卖网站,华夏古董古玩收藏品买卖求购瓷器字画玉器古钱币交易信息发布网站,权威的古玩古董拍卖行情交易价格历史成交拍卖公司市场记录查询平台,收藏家古董古玩交流论坛微信群。
阅读推荐
瓷器收藏                             更多
字画收藏                             更多
杂项收藏                             更多
玉器收藏                             更多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 上海希文艺术品有限公司 2019 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19031063号-1   沪ICP备19031063号
站点首页
免责声明
隐私声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