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拍卖行免费上拍丨30万高端收藏家在线竞买
微信搜一搜“收藏雅集” 联系我们_进入私人收藏家论坛
广告
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_古董收藏_收藏雅集网
素材来源:网络 | 编辑:pmo81bf0d | 发布时间 :2025-03-12 | 3011 阅读 | 分享到:

                






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维埃辖政府管区域的简称,其存续时间为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间。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者叫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又是一个政治历史概念,根据中国革命历史的划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建立的革命根据地都可以称之为苏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民主政权、解放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劳苦大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赞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所遗留的文物,成为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



一、苏区红色文物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以后,不久就与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共同领导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包括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但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尤其到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背信弃义,公然背叛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大肆屠杀。为了粉粹国民党政府的反革命暴行,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全国诸多地方举行革命暴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劳苦大众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自己的民主政府。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就像燎原的烈火迅速蔓延。到1931年11月,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农民主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了。在周围还都是白色恐怖之中,建立起红色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后,全国有江西、福建、赣南、粤赣、闽赣、闽浙赣、湘鄂赣、鄂豫皖、川陕等建立了省级苏维埃政府。全盛时期苏区面积达到20万平方公里,人口1500万。


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工农武装部队--------红四军。人民军队按照党指挥枪的原则,与苏区劳苦大众心连心共命运,不断发展壮大,高峰时达到30余万人。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成为革命战争的中流砥柱。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前夕,共产党员人数达到30余万。在苏维埃各级政府中,在红军部队中,在苏区的各行各业中建立的党组织,处处身先士卒、事事模范带头,带领苏区人民和红军部队,开展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保证了苏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革命战争的胜利。


那时候的苏区,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红色政权、人民群众融为一体的革命团体。十年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熟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是人民政权建设伟大实践时期,也是人民军队创建、发展、壮大时期。这一时期所留下的文物,不仅反映了红色政权建设的历史,而且反映了我党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反映了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历史。


苏区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打破一个腐败、反动的旧世界的同时,进行了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的伟大尝试。正是这种大胆的、有益的、有科学理论指导的伟大实践,为以后孕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牢靠的基础。所以,有历史学家评述这段历史时说:苏区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


二、苏区红色文物收藏市场概况


苏区红色文物收藏市场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总量稀少,毁坏极多,长期征集,流失海外,收藏滞后。


总量稀少。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过大而失败。起义部队不得不由城市转入农村进行游击战争。1927年9月29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攻克湖南汝城,建立了汝城县苏维埃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比较早建立苏维埃政府的还有1927年11月11日,广东省惠东县高潭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成立高潭区苏维埃政府;11月27日建立的湖南省茶陵县苏维埃政府;11月21日建立的广东省海丰县苏维埃政府。等等。


从1927年秋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区政府领导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1931年中国最大的一块红色区域--------赣南和闽西连成一片,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历史上称之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也叫中央苏区。除此之外,还有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赣东北苏区、湘鄂西苏区、西北苏区、广西左右江苏区、琼崖苏区、闽东苏区、鄂豫陕苏区及湘鄂川黔苏区等。据不完全统计,十年苏区时期有16个省300多个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大多数建立过人民政权,有的叫“革命委员会”;有的叫“工农兵政府”;有的叫“苏维埃政府”。虽然名称不同,实际上都是红色政权。但就全国而言,苏区的面积很小,只占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百分之二。所以说,苏区存在的区域是非常小的,苏区红色文物的总量是非常少的。


毁坏极多。一是自然条件差。苏区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属于亚热带气候,尤其是春天阴雨绵绵,极其潮湿。受到如此天气影响,钢铁制品类的东西很容易生锈,棉布类的东西很容易霉变,纸质类的东西很容易腐烂。很难保存文物。


二是人为毁坏严重。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国民党军队就占领了大部分苏区,对红色苏区所遗留的东西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剿”和销毁。那时候,如果有谁私藏红色文物,查出来是要被杀头的。所以红色苏区所遗留的文物是极其有限的。


长期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苏区的群众,包括经济上的支持和政治上关怀。从1950年开始,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以及原来苏区所在地的省、市、县博物馆都在征集苏区红色文物。据福建博物院2009年9月出版的《红色遗珍》介绍:自1950年开始,“福建省革命文物搜集委员会”就在全省范围内直接或者间接地搜集革命文物。组织人员赴闽西、闽北等老区调查革命文物。在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福建省老区建设委员会通过筹办“福建省革命文物展”,征集到大批革命文物。上述文物展览后都移交省博物馆正式收藏。后来,省博物馆又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举办革命文物展览。征集和接收了各地的大批革命文物。改革开放以后,仍然还在征集,到目前,福建省博物院已经珍藏革命文物达十二万余件。


福建是这样,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地方同样是这样。不仅国家博物馆和省博物馆是这样长期征集,相关地区的市级博物馆、县级博物馆同样是这样征集。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龙岩市是个地级市,原来叫龙岩地区,它所属的有龙岩市博物馆、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及下属7个县(市、区)共有10多个博物馆,有的县有二、三个博物馆。各自都珍藏着不少几十年来征集的革命文物。所以苏区红色文物绝大部分被国家和地方政府博物馆所征集。


流失海外。按照国家文物局规定,苏区红色文物只能在中国大陆交流转让,是不能出境外的。认真看看历次拍卖公司的拍卖目录,凡是苏区红色文物都被加了个*号,注明该件拍品不能出境。


但是,我们看看外国拍卖图录,常常有不少苏区红色文物拍卖。究其原因,一是当时境外就有人收藏苏区红色文物,境外人的收藏意识比中国人强,纵观这些境外人的红色文物品相都比较好。二是过去法制不够健全,没有规定苏区红色文物不能出境。三是不排除有人私贩苏区红色文物出境。


收藏滞后。中国人对收藏品的热衷起始较晚,尤其是大众收藏热潮很迟才形成,至今不过20年时间。我曾经听江西一个做苏区文物的老商人,讲过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1982年一位当地农民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旧房子拆下来准备建新房,从墙缝里滚出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分铜币,一数300多个,品相都不错。这个农民知道他会做古董生意,跑到他家要求收购。他开了一毛钱一个的价格,不曾想农民非常高兴,他说天上掉下30多块钱,足够盖新房买瓦的钱了。想想也是,那时候一个普通干部的工资也就30多块钱。过没几天,他就以每个三毛钱的价格卖出去了。几天功夫竟然赚了70多块钱,相当于干部两个月的工资,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分铜币一毛买来三毛卖出,农民和文物商人都很高兴,说明那时候收藏的人寥寥无几,价格低的可怜。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普通品相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分铜币也还才10块钱左右一个。到了2002年以后,情况就不同了,价格开始飙涨,一高歌到1500元左右一个。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分铜币价格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收藏热潮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近十来年高涨的。这比西方成熟的收藏市场可以说至少晚了100多年。当然,说来也很正常,西方国家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国家。收藏品这东西是有钱人玩的游戏,中国人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富裕起来的,但这仅仅是达到小康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上述这种滞后现象叫“经济滞后”。从时间上说也可以叫“时间滞后”。除了经济滞后、时间滞后,苏区红色文物收藏还存在“队伍滞后”和“认识滞后”两个问题。


不管什么收藏品,都是买方市场,买方队伍庞大,买方市场火爆,收藏品价格就高。反之则低,东西没有销路,没人买,价格自然上不去。苏区红色文物的收藏队伍,目前就全国的情况来看是非常小的。我经常去各种古玩市场,包括我们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马甸桥等等,问过不少文物商人,当我问到有没有苏区的东西时,都觉得很愕然,听不懂,解释了半天,才开口说没有这东西。有些钱币商的柜台里我看什么古钱币、机制币、现代钱币都有,问他有没有苏区钱币,也很多人不知所然。苏区的钱币如此,知道苏区其他红色文物的人就更少了。知道的人少,说明收藏队伍很小。我所接触的苏区红色文物爱好者,也大多数是江西、福建、湖南、四川等地方的人,属于原来就是苏区的地方。苏区人有苏区情结,对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有一种自豪感。近十来年我每年都参加中国嘉德、北京诚轩等拍卖公司的拍卖活动,这里苏区红色文物的价格比在原来的苏区地区直接购买更便宜。如中国嘉德2013年春季拍卖2155号拍品,这里成交价包括佣金才3680元,要是在赣州、南昌地区起码要6000元以上。我接触过许多做苏区红色文物买卖的人,也都说经常去北京、上海把东西买回来,当地更好卖,价更高。北京、上海是收藏的大都市,是各路人物云集的地方,这里的价格比当地便宜,说明收藏苏区红色文物的人少。从收藏者角度看,这也许是个好事,东西要的人少,收藏成本更低。


为什么收藏苏区红色文物的队伍不大,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就是认识滞后,广大红色收藏爱好者还没有把苏区文物当作红色收藏的龙头品种来看。江西赣州市有一个专门搞粮票收藏的人,在全国粮票收藏界颇有名气。我们在谈到苏区米票时,都觉得这东西很好,是中国最早发行的粮票,存世量又很小。为什么它的价格卖不过建国初期的粮票?全国粮票收藏爱好者近百万,拥有苏区红色米票的人寥寥无几。他开玩笑说老子卖不过儿子,儿子卖不过孙子,现在六七十年代的一些稀少粮票已经卖到几万块钱了。第一期红色收藏鉴定师培训班时,有一位老师说文革期间一张“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的宣传画,尽管当时的发行量是300多万,但是现在很难找了,可以卖到五万块钱。当时我心里就想,五万块钱可以到赣南闽西买到多少苏区红色的文物!苏区的红色通行证、分田证、优待证、税票、米票就几千块钱一张。2005年我在赣州市买了一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部印制的地图,卖方也是个老文物商人,开价1500块钱,我还价1300块钱,他竟然卖给我了。这张地图虽然品相不是特别好,但这也是红色政权第一张全国地图啊。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显示,民间藏品只有两张。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对苏区红色文物的认识不到位。我常常给人讲,苏区红色文物是很好的,尤其是对于我们搞红色收藏的人来讲,苏区文物中很多都是红色收藏的龙头品种。除了书报宣传资料类的东西出现比较早一点以外,很多红色收藏品的源头都在苏区。苏区文物创造了多少个红色收藏品第一我不知道,最近也想理一理,编一本《淘最苏维埃》,把能够体现红色政权历史第一的东西都罗列出来,让搞红色收藏的人都了解了解。我们很多人都是搞徽章收藏的,有人提出第一枚毛主席像章产生于1932年,是当时上海地下党人做的,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中国红色收藏》杂志有一个栏目叫“红色徽章欣赏”连载,已经7期了,里面全是苏区时期的红色徽章,有一级红星奖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主席团证章,等等。多好啊,都是红色徽章的龙头品种。可我们搞红色徽章的懂得的人不多,见过的人很少,想收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收藏这事人各有志,无可厚非,但我们作为全国红色收藏的领军人物,应该了解、支持、宣传这些东西,以进一步推动红色收藏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苏区红色文物价值评估的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苏区红色文物是红色文化的物像,收藏、研究、展示、宣传苏区红色文物是弘扬红色文化最直观、最有效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可以培养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战争年代形成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都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彰显了人类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是表征一个伟大时代及其精神的丰碑。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苏区红色文物的展示、研究、宣传,达到弘扬红色文化,化解一些人的精神困境之目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一些人也陷入了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错位、诚信危机、道德滑坡的泥潭,出现了精神上的困境。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各种精神困境,其实都是先进文化作用弱化的直接反映。苏区红色文物洋溢着凛然正气和昂扬激情,蕴涵着中国人民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诉求,体现着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百折不挠等崇高品质,不仅凝聚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并且已经积淀为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所以,红色收藏是高品位的人生修行之道,中国共产党离不开他,中国人民离不开他,将来可能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离不开他。红色文物、红色收藏、红色文化崔生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支柱。


除了上述政治意义以外,就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本身而言,它是对一种文物价值的肯定,是衡量文物在收藏实践中的份量,给文物以一定的历史位置的大事。与任何一种收藏实践活动一样,苏区红色文物在整个收藏世界里,它应该具有一个显着的、突出的位置。原因很简单,它是古今中外唯一的。它为中国历史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如第一张中国粮票;第一张政府期票;第一张选民证;第一张自由结婚证书;第一张人民政府布告,等等等等。都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为中国历史书写了光辉的新篇章。它理所应当的在整个收藏世界里占据一个突出的位置。


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意义还在于,发现文物、收藏文物、研究和利用文物。文物这东西与一般的古玩不一样,尤其是苏区红色文物,它能够使人们睹物思情。就像我们看到一张“节约三升米捐助红军收据”,我们会想起在那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苏区老百姓是何等无私,勒紧裤带也要支援红军兄弟,让红军战士吃饱饭去打仗,消灭更多的敌人。如同这样一张条子,我认为它的价值应该远远超过上等的和田玉!因为,它给人一种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我本人就是在苏区红色文物收藏研究过程中,感悟了一点这种奉献精神。2009年我在公平公开的风险投资中获得可观收益。作为一个县处级国家公务员,我首先想到的是怎样为家乡的老百姓办点实事。我的家乡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就是当年的苏区,早在1929年就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苏区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在与家人商量后决定向武平县慈善总会捐款1008万元,用于建设“中山百家姓文化公园”,让父老乡亲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我想一个人一辈子很难有这么一次机会,尤其是公务员,不像企业家,机会更少。我是一名老党员,党组织经常教育我们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想想苏区的人民群众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够做到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我每个月还有几千块工资拿,应该让父老乡亲来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在给市委的报告里写道:这些钱其实是全国股民的,现在集中到了我这里,应该回报给社会。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曾经种过田、当过兵、教过书,经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成为了县处级领导干部,我深深地感谢党和人民!


四、苏区红色文物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怎样评估?评估的程序、要件、方法是什么?理论评估与实践评估怎样有机结合?这都是非常复杂的,很难在一篇文章里说清楚。我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一锤定音》节目,对一件宝物,专家团的评估价、投资人的评估价与持宝人的评估价位相差甚远,有的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有信息不对称原因,有评估者的知识局限性,有出售者的期望值,有购买者的喜好程度,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收藏行当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古董无价,卖出去才是真正的价。我在福州时买了一本收藏方面的书,叫《泪水与梦想》,是上海一个收藏家陈治木先生写自己收藏经历的著作。封面附带了一张条子,写着:挑战马未都,三十八载传奇收藏生涯,一个身价30亿的古董大王。全书看完,觉得迷迷糊糊的一团雾,就他自己都承认他的藏品争议很大。他的东西是否值30亿,我不敢妄加评说,由于他的东西还没有卖,这也只能说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等他的东西全部出手了,也许不止30亿,也许3000万都卖不到。所以,要准确评估一件收藏品的价值是不容易的,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也是如此,只能说是相对评估,交易时适当参考。


应当指出的是,苏区红色文物价值的评估,不仅仅是交易价格的评估。不同于其他古董,如玉器、根雕、赏石等艺术品的评估。有些苏区红色文物可能价格不是特别高,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我在职时就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老干部多次要求更改入伍时间。区分离休还是退休干部,政策依据是1949年10月1日入伍的时间界限。凡在这个时间之前参加工作的为离休干部;在此之后的为退休干部。解放初期我们的干部都很年轻,没有人退休,根本不会考虑后面干部待遇悬殊变化的情况,许多人不太在乎入伍时间问题,不少10月1日前不久入伍的人,初次填写干部履历表时,为了便于记忆就随便写一个10月1日。后来,我们国家不断出台干部政策,离休干部与退休干部,待遇悬殊是非常大的。因此入伍时间成为一个干部一生非常重要的问题。开始我都以为前任领导都没有解决的事,肯定是件非常棘手的。但看了他送来的材料后我才认为事情其实很简单,因为他提供了一份县档案馆珍藏的当年一位游击队长日记本的复印件,里面记的非常详细,某月某日某人来投奔他。其中就有他的名字。在确认日记本的真伪以及向相关人员核实后,我们果断给他确认了入伍时间,解决了他应该享受到的离休干部待遇。一个小县城游击队长的日记本,在全国众多红色藏品中,价格肯定高不到哪里去。但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解决了一个人的政治生命问题。


我们在评估经济建设项目时,有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估。有些建设项目经济价值高,而有些项目则社会价值高,还可能有些建设项目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比如公共事业项目中的道路、桥梁等等。对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也要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进行综合判断,给出比较科学的评估价值结论。


结合收藏实践,现将苏区红色文物价值评估的几种基本方法介绍如下:


(一) 熟悉评估对象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评估任何一件收藏品,评估者必须对该件藏品了如指掌,懂得它的历史背景,懂得它的来龙去脉,懂得它的内涵与特征。我看过不少有关文物鉴定的电视节目,去过不少文物鉴定现场,认识过不少搞文物鉴定的人。有些确实是很专业很负责任的,他们对一件藏品所作的评估结论,可以说是绝妙精伦。但也很多人是混饭吃的,不负责任的乱评,轻率下结论。有时候我也很纳闷,有些人怎么懂得那么多东西,什么都看得懂,从字画到瓷器,从古钱到纸币,从古代的当代,什么都懂得。最好笑的是搞杂项的,没有办法归类的藏品都归到一处,竟然也有人可以把它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想想我自己,搞苏区红色文物的收藏与研究也十多年了,除了对中央苏区的票证和国家银行钱币比较有把握以外,其它苏区的文物藏品,我都不敢轻易下结论,主要原因就是不熟悉。


熟悉评估对象,其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认识过一个在中国很有名气的票证收藏大家,看了他的各种时期的票证,确实让人瞠目结舌。纸制品的东西,一个文件夹可以放置几百张甚至几千张,他那装有票证的文件夹已经放满五六个大橱子,究竟有多少票证,可能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就是这么一个藏品万千,著作等身,赫赫有名的人,在他收藏的十几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米票里,却有几张是假的。我一个草根,在大师面前说话非常谨慎,不敢正面直接说这几张假米票的主要特征,只是说了句:某某老师这几张苏区米票值得商榷。他斩钉截铁地说:绝对没有问题!还把为什么没有问题说得头头是道,此时的我只好不支声了。这次拜访对我教育颇深,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什么事情都弄得清楚。所以,在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问题上,熟悉评估对象是非常重要的,是价值评估前提条件。


(二) 抛弃个人好恶


要比较准确地对一件苏区红色文物进行价值评估,必须抛弃个人好恶。近年来在纸币收藏界,有一种现象很值得关注,搞地方钱币、钱庄票的人赚了不少钱。有些地方钱庄票贵的让人不可思议,在我家乡一个70多岁的老收藏爱好者,也不知什么时候弄到一张本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角钱的纸币,因为是自己家乡的纸币,虽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收藏了几十年都不想卖。我曾经看过这张纸币,图案还算精美,品相很差,中间都快折断了。最近他告诉我把它卖了,因为实在忍受不了钱的诱惑,买家开出3万块钱的价格。3万块钱买一张5成左右品相的地方辅币,实在让人有点不太理解。后来我了解到,买这张纸币的是本地一个老板,喜欢地方货币的收藏。可以肯定地说,这张纸币的价值与其成交的价格背离太多了,购买者被自己的爱好洗刷了脑子,冲昏了头。


其实,这种离谱的事常常在我们收藏者中发生,个人的好恶情结影响、干扰对收藏品价值的评估。收藏界有个笑话说,说收藏品这东西是:“傻瓜买,傻瓜卖,还有傻瓜在等待”。这说明藏品的价值评估在各个人心里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个人对藏品的好恶,兴趣度不同。自己喜欢的东西认为价值高,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认为价值低。这种心理状态如果不克服,对藏品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就影响较大。


苏区红色文物,不是很多人都了解,就是有些了解的人,也不可能对苏区所有红色文物的历史背景、文献价值、文物特征都了如指掌。像我这样的人,还算是比较专业收藏苏区红色文物的,但也有重点,像苏区的票证和钱币,我比较喜欢收藏和研究,而苏区的书籍、徽章、铜铁制品以及生活用品,我就比较不去收藏和研究,比较不熟悉。因此我对苏区的票证与钱币的价值评估结论是比较准确的,在同行中都比较认可。


(三) 了解藏品信息


对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了解和掌握藏品的信息很重要。现在虽然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可在收藏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事情经常发生,这对藏品的价值评估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文物商人利用藏品信息不对称赚钱,当然作为商业行为无可厚非。作为一个收藏家也好还是文物商人也好,对藏品信息掌握如何都会直接影响你对藏品价值的判断。有一次,我北京碰到一个搞红色政权纸币收藏的老朋友,交谈之中,他有一句话让人回味无穷,也很值得我们搞红色收藏品价值评估同仁深思。他说现在半年不到市场转转就会落伍,不能老守着过去的陈规陋习,满足于自己已经了解的东西。他所指的实际上就是价值评估问题,长期封闭、不了解信息的人是没有办法对藏品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的。江西南昌有个长期买卖苏区文物的商人,对我说现在市面上很难买到苏区的好东西,偶然碰到一些都很贵,现在要专门去找那些过去卖东西给他的老藏家才能捡漏。事后我想想他这种思维太有哲理了,难怪他买卖苏区红色文物那么赚钱。可以想象,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长期不去收藏市场了解信息,又不会使用电脑,现在什么行情是他想也想不出来的。30年前买苏区红色文物都非常便宜,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铜币就几毛钱一个,东西在自己柜子里沉睡几十年之后,现在人老了,或者家境贫穷,或者子女不喜欢,一般都想出售。待他想出售时可能也知道现在物价涨了,他会开出高于当时买入价的几十倍,他那里知道现在已经是一二千块钱一个了。就算当时一块钱一个,现在也长了一二千倍啊。


上述是说藏品的交易信息,作为藏品价值的评估者要及时了解,长期不去市场,孤芳自赏就会落伍。了解藏品信息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指藏品源头信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炫耀自己的产品,这个是孤品,那个又是孤品,满手都是孤品。孤品这个东西不是你认为是孤品就是孤品,有两个方面的情况必须考虑。一个是全国藏家那么多,都说收藏的水很深,不少人是长期藏而不宣的。你那能都知道人家藏在保险柜里的东西?另外一个是藏品会不断被发现。搞古钱币收藏的人都知道“大齐通宝”历史上就发现两个,一个叫“缺角大齐”,一个叫“四眼大齐”。“缺角大齐”后来下落不明,“四眼大齐”据说现存于美国某基金会。从目前情况看,“四眼大齐”是世界上唯一一枚“大齐通宝”,但谁知道啥时候会不会从地下挖出一坛子来?我常常给收藏苏区红色文物的同仁开玩笑说,收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铜币风险很大,现在是一千多块钱一个,说不定哪一天在某地方挖出一大堆来,价格可能马上就会去掉一半,甚至还要多。因为这种可能性存在,主力红军长征之前,带不走那么多东西,铜币很重,只好埋藏地下。作为评估者要非常重视这些信息,没有新发现之前,价值评估为千把块钱是比较正确的,如果真是被挖出一大堆来,就要及时调整评估价格了。所以信息对价值评估很重要,不能轻视。


(四) 进行横向比较


藏品价值的大小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让人信服,苏区红色文物也一样,要说明它价值的大小,必须有一个参照物。比如苏区政府发行的期票,究竟它的收藏研究价值有多大?我们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才发现其稀少程度与苏区银行发行的股票差不多,美观程度也相仿。从文献价值考量,它却比股票有价值的多。股票出现的时间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甚至更早的合伙经营契约。而政府发行的期票就不一样了,目前还没有发现比这个更早的文字记录,说明它是开天辟地第一回。所以在对其价值评估时肯定要比股票高。


我经常碰到一些苏区文物商人,他们在出售手中的文物时都喜欢夸大文物的稀有性。比如说一张苏区的土地税收据,他可能会跟你说这是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的,搞了多少年都没有搞过这个地方的,第一次见到,等等。我跟他说苏区有几十个县、几百个乡、几千个村,没见过的村多的去了。其实,苏区土地税收据也有不少很有价值的,但一般的文物商人不懂。譬如说税率低于1%和高于10%的就非常稀少,这也是通过同一类土地税收据比较得出的结论,当然这些土地税收据的价值要高于一般土地税收据的价值。我在《红色收藏》一书里有一篇文章叫《原来如此》,一张闽西苏维埃政府的土地税收据,对研究苏区的度量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收据底下短短两行字,把苏区经常使用的斤、升、斗、担、石换算关系说得非常清楚。你说这种看似一般的土地税收据的价值有多大?


从横向比较看,目前对苏区红色文物价值的评估是偏低的。以纸币为例,中华苏维共和国国家银行纸币贰角和壹元的稍微高一点,其他伍分、壹角、伍角三种辅币价格具体低廉,8成品相的一般在800元左右,比不上第三套人民币贰块钱的“车工”的价格。“车工”具体有多大的存世量我不知道,但肯定不会少于100万张。而苏区国家银行可以在收藏市场交易的伍角纸币,高估计一点,也不会超过5万张。从历史价值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可以称得上是人民币的祖师爷,红色政权货币的龙头品种。同样这种纸币中贰角券是存世量是最少的,现在全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贰角,社会上恐怕找不出100张来。2003年时我买一张才2000元,2009年买一张也才13000元。而第二套人民币的大拾元,存世量肯定超过这个数,它却卖几十万一张。又如,一次我购买一张1933年苏区中华革命互济总会发行的宣传画,这种宣传画估计能够在民间找到的不会超过5张,成交价格是5万元。相比较前面说的,文革期间一张“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的宣传画卖到五万块钱。哪种的价值高,可能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有一套黄亚光题词签字的苏区货币,这套被题词签字的货币,应该是中国纸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当时的纸币和公债设计者,几十年后再为自己设计的货币题词签字,我问过不少资深的纸币收藏家,都说从没见过原设计者题词的,最多也就签个字。2006年我才花5万块钱,就从原来送给黄亚光题词签字的人那里买来了。现在究竟评估价值应该是多少呢?我们先比比这么两件事再来说。第一件事是,2000年北京的张先生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以100块钱的价格买了一张12寸的毛主席黑白照片,这张照片很奇怪,横向竖向都打了许多格子,绘画行业叫“九宫格”。张先生把这张照片拿给当时任新华社领袖照片组组长的陈石林看,陈石林一看,马上说这是他亲自修改过的毛主席照片,是第二幅挂在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像的原稿。一听到陈石林这么说,张先生马上叫他在相片背面写下几行证明的字,并且签了名。2007年华辰拍卖公司春拍,这张照片竟以72万6千元成交。第二件事是,2013年11月24日,毛泽东亲笔致傅宜生(傅作义)、薄一波的手递公函封在中国嘉德2013秋季拍卖,成交价是650万元。对照这两件东西,都是属于红色收藏系列的,都是纸质类的,都是名人的笔墨。想想看,这套黄亚光题词签字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纸币应该值多少钱?


(五) 查找行情对照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鉴宝节目中,持宝者在问鉴定者价格时,鉴宝人一般都会用同类藏品的拍卖价格作参照,给出接近的价格。这其实就是藏品价值评估的行情对照方法。行情对照是价值评估最简单、最有说服力、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在应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去伪存真,因为现在的拍卖行也好还是收藏市场直接交易也好,经常会出现一些假象。我碰到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去拜访收藏瓷器的朋友,因为都比较熟悉,一去就到他摆放古董的地方瞧瞧,突然发现一个已经拍卖成交的清代瓶子。我好奇地问:你这个瓶子不是前不久拍卖出去了吗?他笑着回答我说:拿去拍卖一下抬抬价格的。我才猛然醒悟,原来他们是这样哄抬藏品价格啊。所以行情有真假,对照须谨慎。


(六) 应用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对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非常重要,这是体现一个人的收藏综合素质最明显的地方,因为进行科学合理的逻辑推理需要综合各种情况,然后进行推理,最后作出这件东西价值大小的判断。我在收藏一张苏区公函的经过就应用了这种方法。2014年年6月的一个傍晚,我收到一个苏区文物商人发来的微信,打开一看,是一张中国工农红军江西军区政治部的公函,内容是兴国县步哨查获一个持假通行证的人,需要交地方政府去处理,落款人是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刘畴西。我上网一查,刘畴西是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北伐战争期间勇敢杀敌,失去了左臂,被称为“独臂将军”,参加过南昌起义,任过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21军军长,闽浙赣军区司令员等职,1935年8月6日与方志敏等一同被国民党杀害于南昌。苏区红色文物中有不少这类机关之间行文的公函,但纵观这些来往公函,大多数单位都很小,以区、乡、村一级来往的公函较多,地方县级部队师级以上来往的公函很少见到。这张公函应用正规用笺,落款人又是赫赫有名的“独臂将军”。我立即感到这件文物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大,是件难得的苏区红色文物。这个苏区文物商人是我多年打交道的,信用度较高,因此对文物真假问题比较放心。我便与他打电话商议价格,最终以2万元成交。事后,我把这件东西分享给搞苏区红色文物收藏的朋友,都说买的很便宜,估值应该在10万元左右。在要不要购买这件东西问题,如何评估这件东西的价值,我所应用的就是逻辑推理过程,从多种角度审视之后,作出了可以购买的判断。这个推理判断过程,完全依赖于自己过去所掌握的综合信息和综合知识。


五、苏区红色文物价值评估的前瞻性


苏区红色文物的最大特点是既简单大方又寓意深刻,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给人以粗旷纯朴、简洁明快的感觉。体现出苏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格。如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券、苏区米票、红军临时借谷证、期票等等,都是单面印刷。与当时其他一般的票证印刷都有很大的区别,既简单明了又节约了成本,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这其实也是苏区人民群众、红军战士,那种简单生活、朴素感情、无私奉献精神的反映。张爱萍将军在回忆那段历史时,说了一段含义非常深刻的话:苏区的生活方式是军事共产主义战时供给制,没有私有财产;有恋人、有夫妻、有家庭,但没有家产;在这里,军队和各级政权的领导人,是一群满怀革命理想和抱负的青年,他们充满了为理想而牺牲的激情。


有家庭,没有家产,这是何等简单的生活,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


2014年11月11日,在美国纽约苏富比当代艺术晚间场上,拍卖了一幅纽约艺术家罗伯特·雷曼1961年创作的几乎完全空白的油画《无题》。整个画作只有一点蓝色和绿色的痕迹,其他什么也没有,竟然以9189万元成交。我们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2014年秋季拍卖会上,也拍卖了类似的油画,成交价也不低。我不是搞艺术的,所以怎么也想不通,这么简单的油画怎么那样贵。按照艺术家的解释,这是极简主义画派的作品。原来,人们在经历过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之后,向往一种极简主义生活方式。201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推荐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倡导欲望极简、精神极简、物质极简。这是人类的一种返朴归真精神。可以想象,人们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简单朴素。这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很快会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需求,产生极简主义的审美观。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将来过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需要什么样的精神享受。现在看来简单粗糙的苏区红色文物,到时候就会变成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目标。所以,苏区红色文物必将受到人们的追捧。


现在苏区红色文物的交易价格还是非常低廉的。一个一只手就可以抓走的明代青花釉里红鸡缸杯拍出2亿8千万港币;一张齐白石的画拍出4亿人民币;一个1989年顾景舟制作,总数180余件的单个紫砂壶拍出1035万元;一只纯种藏獒最贵卖出3000万;一个高不过40公分的现代雕塑品《艰苦岁月》拍出1000万元。各位红色收藏的同仁想想看,苏区红色文物还停留在几百块、几千块的水平上,差距有多大?


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目前各种收藏品价格的这么不平衡,也预示着苏区红色文物将来的升值空间巨大。我们搞价值评估的人要有前瞻性,苏区红色文物的价格肯定会不断攀升,尤其是到人们思维形式返朴归真时,苏区红色文物的价格会产生质的飞跃,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田黄拍卖   潘天寿   古董拍卖会   周春芽油画

私下交易古董   古董鉴定   一克沉香多少钱

黄龙玉原石价格   古董拍卖会  夏圭   启功书法

翡翠行情  碧玺价格   和田玉   古董微信群

古玩交易   元青花瓷片价格   天珠九眼多少钱

双旗币  古玩网  高古玉   徐悲鸿字画拍卖

古玩字画   名人字画收购    字画拍卖网   鼻烟壶

景德镇瓷器   和田玉的密度   瓷器的种类   蜜蜡

   清代张怀仁   蒋蓉紫砂壶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艺术品拍卖   古瓷器   田黄石   宋代哥窑瓷器   

珐琅彩瓷器    启功书法拍卖   新加坡拍卖会

明清瓷器鉴定拍卖   战国红价格   天珠鉴别

古玩拍卖   粉彩瓷器   范曾字画   油画拍卖

成化瓷器   元代瓷器   艺术品   徐荣发字画

古瓷器拍卖   汉代玉器  西周玉器 弘一法师

明清瓷器  红山文化玉器  上海古玩交易  紫砂壶

瓷板画   古玩市场   清明上河图价格   粉彩瓷器

顾景舟紫砂壶  张大千   高古玉拍卖行情  天珠

清代画家   清代银锭价格   和田玉市场价格

青花瓷    良渚玉琮   古玩圈规矩   雅集

赵孟頫作品   青铜器价格   顾景舟紫砂壶价格

玉器交易   拍卖成交记录   上门收购古玩   夏圭

毕渊明   私人古董交易   婺州窑   黄庭坚书画价格

黄慎字画拍卖   徐悲鸿字画拍卖   宋代瓷器

齐白石的虾   齐白石字画价格   鉴别砚台价格

李可染最新成交价   李小可字画   傅抱石作品

弘仁字画   徐宗浩书法   画家吕纪   佛珠拍卖

田黄石鉴定拍卖   文徵明作品价格   金农书画

古玉鉴定估价   吴宏书画作品   民国瓷器​价格

苏东坡书法   鼻烟壶图片   古董拍卖网   

艺术品展销   古玩鉴定专家   乾隆年制 

壹号收藏网   萧县书画网   古董网   收藏家

瓷器拍卖   北京金宝斋   苏富比拍卖   古董古玩

新加坡拍卖会   拍卖古钱币   上海瓷器拍卖

盟友网   拍卖公司骗局    三盛鼎力​   星珍文化​

古币出售   本人长期上门收古董   古董鉴定网

藏友网   佳士得拍卖行  古玩交易网  竞拍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原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古董经纪人张启冉                      专业!可靠!安全!

                                私下交易  托管代售     
                                微信:gdgwscyjvip           ​    价格高​!效率高!变现快!

       收藏雅集网-权威古玩交易网站-集收购,鉴定,估值,拍卖的古董投资平台是中国专业的古董古玩交易鉴定收购拍卖赏宝拍卖网站,华夏古董古玩收藏品买卖求购瓷器字画玉器古钱币交易信息发布网站,权威的古玩古董拍卖行情交易价格历史成交拍卖公司市场记录查询平台,收藏家古董古玩交流论坛微信群。
阅读推荐
瓷器收藏                             更多
字画收藏                             更多
杂项收藏                             更多
玉器收藏                             更多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 上海希文艺术品有限公司 2019 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19031063号-1   沪ICP备19031063号
站点首页
免责声明
隐私声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