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评级币的文章网络上流传了很多很多,但几乎都是站在较为专业的角度去写的,很多刚入门的新手看完也是一头雾水,本人尝试着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统全面的来阐述一下究竟什么是评级币,以及跟评级币相关的知识,希望为更多钱币收藏爱好者打开评级币收藏之门。
一、什么是评级币?评级币就是经过专业鉴定公司鉴定真伪,并对品相等级给出客观分数后,使用防伪硬盒封装的币。
其实可以将封装评级币的币盒理解成鉴定证书。
比如我们在商场购买玉石,都会得到一个由中国珠宝鉴定中心开具的鉴定证书,证明玉石的材质成分等信息,并且鉴定书上通常会附有几张玉石的照片以便和实物进行对照。
又好比学业文凭,首先是证明某人读过书,其次是读到什么等级。
文凭可以造假,当然鉴定盒也可以造假,本人见过的假鉴定盒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评级公司当然也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经它评级过的钱币都录入到了电脑系统,并且在官网上进行公示,这样您只需要在官网上特定的窗口输入鉴定盒上的编号便可查询到这枚币的图片是否与盒中的币一致,还能查到对于某一币种已评级的数量及级别,从而在一定层面上了解该币的存世情况。
假币是不能进入评级币盒的,当然偶尔也有意外。
俗话说的好:是人都会犯错误,专家也是凡人,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偶尔也会有假币进盒,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相当低。
如果评级公司出现假币进盒的失误,评级公司将赔偿给持币者与市场价格相当(参考拍卖会成交价)的现金或另一同样的钱币。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承诺,评级币在中国才能受到如此礼遇和追捧。
可以这样说,评级币首先解决的就是保真的问题,这正是收藏的关键和基础。
国外流传着一句话:和中国人打交道要格外小心。
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早前听说有一帮人专门定制高档的高仿币,之后送去大型评级公司鉴定装盒,再送到拍卖会进行拍卖,买家当然也是一伙的,用很高的价格将假评级币拍下再去找评级公司索赔,评级公司自然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就这样搞了一段时间后,评级公司对中国的高档币评审变得格外严格,评级公司真的赔怕了,宁可错杀也不放过,导致很多高档真币送过去都无法进盒,这同时就延生出另一个问题,能进盒的高档币比裸币的价格高出很多,物以稀为贵是市场的基础法则。
知识应该灵活运用,送评后不能进盒的币未必就一定是假币。
本人就遇到过有买家买我的裸币送评不能进盒就咬定是假币,要求我退货,退货事小,名声事大。
所以玩裸币的朋友自己对真伪鉴定一定要有把握,否则造成误会导致双方不愉快。
二、关键词每一行都有该领域特殊范畴的关键词,如果不弄清楚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就很难深入研究,下面就讲解几个在玩评级币时经常出现的关键词:1、评级币:已经装进评级公司专用鉴定盒内的币。
2、裸币:还没有装进鉴定盒的币,未经过任何认证、鉴定。
3、P盒:美国PCGS评级公司出具的鉴定盒。
4、N盒:美国NGC评级公司出具的鉴定盒。
5、G盒:中国GBCA(公博)评级公司出具的鉴定盒。
6、分数:鉴定盒上的分数,指品相的等级(下面会有详细介绍)。
7、送评:准备将裸币送到评级公司鉴定装盒打分。
8、砸盒:已经进盒的币,送评钱币的主人对评级公司给出的分数不满意,砸开现有的鉴定盒取出钱币准备重新送评。
9、原光币:保持银币出厂时原有光泽的钱币,通常是指品相上乘、光度很足的钱币。
10、洗光币:洗掉钱币上的包浆或污渍后露出光泽的币。
11、状态:同样的分数品相上也会有很大区别,看上去光泽自然,流通痕迹少的币又或者包浆较为自然看上去很舒服的币可以形容为状态好,洗光币通常不能使用状态这个词。
12、金盾:金盾是PCGS鉴定盒上的一个标志,这个标志大概是在2010年后开始使用的,凡是带有金盾标志的鉴定盒都能在PCGS官网上查询到与鉴定盒中实物一致的图片,没有金盾标志的鉴定盒大部分查不到图片,只有少量珍稀钱币能查到图片。
13、老盒、新盒:老盒是指过去使用过的鉴定盒,NGC的老盒是看不见边齿的,改用新盒后能看见鉴定盒内钱币的边齿。
PCGS开始使用金盾后,圈里的朋友便将带有金盾标志的鉴定盒称为新盒。
14、UNC:Uncirculated,指未流通过的钱币或指品相完好如新的币,币面几乎看不到任何磨损或流通过的痕迹,但可能有包装划痕。
三、评级公司介绍装进鉴定盒的币都可以称为评级币,但鉴定盒分好几种,对应着不同的鉴定评级公司,目前中国常见的评级币盒主要有PCGS、NGC、GBCA这3种,另外还有ANACS、ICG和ACCA这3种。
1、PCGS(美国)是由一批钱币学者和经销商于1985年成立,于1986年2月正式对外营业的专业评级公司。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钱币评级公司之一,也是在NASDAQ上市的公司COLLECTORSUNIVERSE的一个分支机构。
而到今年十一月为止,PCGS已经评定了超过一千万个钱币。
累计的价值超过一百六十亿美元。
2、NGC(美国)成立于1987年,是美国最大的钱币鉴定评级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钱币评级服务提供商,其所评级的钱币数量超过任何其他服务机构,钱币总市场价值超过190亿美元。
3、GBCA(中国)成立于2011年,也称:公博评级,是中国著名钱币收藏家段洪刚(网名:杨公博)发起并创立的一家专业钱币评级公司,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钱币评级公司,除了机制币的鉴定评级以外还对中国的古钱、花钱进行鉴定装盒,这也算是填补了国外一些大型评级公司的空白,GBCA的鉴定师也都是中国钱币圈内顶尖知名的高手。
4、ANACS(美国)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评级服务机构。
ANACS灿烂的历史始于1972年,由美国钱币协会创立,目前ANACS有11名全职的钱币评级专家。
他们的专业能力是ANACS的财富,他们在检测赝品与涂改币上有相当高的水平。
其中2名专家还在美国SecretServiceagents教授他们如何鉴别赝品。
同时他们也是美国海关总署的顾问。
他们也给美国钱币协会与钱币商和收藏者教授如何鉴别伪造币。
其中的一个评级师还为《钱币世界》写关于鉴别假币与改造币方面的专栏。
最老牌的ANACS公司虽然成立时间最早,但因先后在1990年及2007年被转售,经两次易主及迁移后评价及业界口碑已大不如前。
5、ICG(美国)于1998年成立,历史虽短口碑尚佳。
近年来,ICG公司在钱币鉴定行业声誉日隆,获得了收藏界的广泛认可,并且为美国最大的钱币拍卖组织Heritage所接受,从而跻身顶级钱币鉴定公司行列,与传统的美国三大PCGS,NGC和ANACS共同构成了新的四大钱币鉴定公司。
随着ICG鉴定的钱币逐渐进入我国市场,许多泉友对于这家公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非常遗憾的是,ICG目前似乎只面向来自美国本土和加拿大的送评者。
6、ACCA(台湾)亚洲钱币鉴定中心,於2005年设立研究室,并於2009年正式成立亚洲第一家钱币鉴定中心,总部设於台湾台北市,是亚洲地区鉴定及评级数量最大的第三方钱币评级机构。
7、PMG(美国)作为全球首家纸币评级封装机构,美国纸币评级公司PMG(PaperMoneyGuaranty)从2005年成立至今已鉴定评级超过47万张纸币,其公平、公正、精确的服务承诺得到业界普遍认可。
PMG也是目前中国钱币界唯一认可的一家专业纸币评级公司。
上述这些评级鉴定机构凭借其专业经验及商业信誉,以不参加交易的第三方公证立场客观准确的对钱币进行鉴定评级,减少了有关钱币真伪、品相好坏的争议,加速了硬币交易进程。
可以这样说,评级币它规范了钱币收藏行业的价值体系,让每一个收藏者都更加准确的清楚了每一个品种各种品相等级的钱币的市场价值。
评级币变现更加快,交易价格更加精准。
作者追问:2020-02-0211:45 四、钱币评级的萌芽与发展早期美国钱币界对品相与其他地区一样,仅约略分成G(good)、VG(verygood)、VF(veryfine)、XF(extremelyfine)等几级而已,张三的XF可能是李四的UNC。
在1949年薛顿(WilliamSheldon)出版一本名為《美国早期一分币》的书,用数据对硬币的品相从1~70予以分级,并附带各等级的价格。
此法原本专用於1793~1814年份的大型一分铜币,他将市场价与等级挂钩的方式没有成功,但分级制度本身却引起广泛的注意而播下了种子。
1972年美国集币协会(ANA)成立鉴定服务组(AmericanNumismaticAssociationCertificationServices,ANACS),因财政部及钱币收藏丰富的史密斯松宁博物馆在华府,为方便运作当时设在该处,1976年才迁回ANA总部所在地科罗拉多州。
鉴定开始由服务性质成为营利性单位,但它也降低了假币的犯滥,使收藏活动步上正轨形成气候。
革命性的变化发生在1986年,由七家知名币商合力在加州组成专业钱币分级服务公司(ProfessionalCoinGradingService,PCGS),从此这项行为正式的走上了商业化。
初期目光集中在出厂状态的未流通(mintstate,MS)这一范围。
当时还没什么人注意AU-55、AU-58,初期这种近未流通的AU(AlmostUncirculate)等级只有只有部份人士认可。
经过PCGS多年来的努力,这些一分之差的观念逐步建立。
该公司的成功自然招来竞争者,1987年集币保证公司(NumismaticGuarantyCorporationofAmerica,NGC)在佛罗里达州成立,加速品相评鉴分级制度的澎湃发展。
多年的蕴酿终於开花节结果,更促进了评级币收藏风潮的普遍化。
五、评级分数的含义在美国,较早的评级方式同样使用较含糊的词来给钱币分类,后期较完善的字母等级系统主要包括差(Poor或PO)、一般(Fair或Fr)、接近好(AlmostGood或AG)、好(Good或G)、非常好(VeryGood或VG)、精美(Fine或F)、非常精美(VeryFine或VF)、特别精美(ExtraFine或XF)、几乎未经流通(AlmostUncirculated或AU)、未经流通(Uncirculated或Unc)和亮丽未经流通(BrilliantUncirculated或BU)。
50年代,WilliamH.Sheldon在他的书中第一次提出了Sheldon标准,这个标准使用数字来表示币的新旧,数字的范围为1-70。
美国钱币协会于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美国钱币协会美国硬币评级正式标准》(0ficialANAGradingStandardsforUnitedStatesCoins,OAGS)。
此标准由布雷塞特(KenBresett)及科索夫(A。
Kosoff)编写,并已多次修订出版。
这一分级方法在美国逐步推广,但现尚未得到国际上的普通认可。
1986年,PCGS钱币鉴定评级公司在美国成立。
这家公司综合了上述的两个评级方法,同时用字母和数字来为钱币的新旧评级,具体的级别包括BS-1、FR-2、AG-3、G-4、G-6、VG-8、VG-10、F-12、F-15、VF-20、VF-25、VF-30、VF-35、XF-40、XF-45、AU-50、AU-53、AU-55、AU-58、MS-60、MS-61、MS-62、MS-63、MS-64、MS-65、MS-66、MS-67、MS-68、MS-69和MS-70。
这里MS是MintState的缩写,意味像刚铸造出来的一样。
等级越高,等级间的差别也越大。
VF-25以下的分数称为差品或次品,整体磨损严重或有腐蚀。
VF-30~35称为普品,凸起部分磨损更多,但所有主要图像清晰。
XF-40~45称为美品。
币面凸起部分均有磨损,但全部细部清晰,币面部分区域(如文字间)保持原有金属光泽。
AU-50~58称为极美品,接近于未流通。
币面凸起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磨损痕迹,至少有一半以上币面保持原有光泽。
MS-60~70:称为未使用品,光度强,币面凸起部分无磨损,整体深打,流通损伤极少或无。
进盒的评级币也有不给分的情况,这种没有给分的币只是为银币提供了保真的服务,未提供品相定级给分的服务,常见进盒不给分的数字有:91、92、93、94、95、97、98,每一个数字代表一个不评分的原因,下面讲解下各分值的含义:91:Questionable/ArtificialToning可疑包浆。
人工调色(或币面有可疑的颜色)。
92:Cleaned清洗。
不正当的清洗方式造成表面损伤。
93:PlanchetFlaw铸造缺陷,打币的时候本身的那个币饼存在先天缺陷。
(评出这个分值的情况极少见)94:AlteredSurface表面处理。
因为改刻、修补、清理,或用膏状物质覆盖的缺陷或改变外观以图瞒天过海。
95:Scratch擦伤或划痕。
大或深的划痕,或成片的划丝。
97:EnvironmentalDamage环境损伤。
因为环境对币的破坏、腐蚀、附着其他东西或有着太厚的包浆。
98:Damage硬伤。
打戳、边齿严重磕碰、故意的对表面的损害、乱划(打对勾、画XX、刻名字、图案等)。
上述这些不给分的情况存在最多的冤案就是92不正当清洗,有很多打上92的币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是老包浆,根本没有清洗过,所以还不能完全相信评级公司,就算装了盒还要学会自己分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