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银币当时清政府统一制币,聘请了海外的高级设计师精心去设计制造大清银币,一共有六,七个版本,因为图案精致精美、存世也稀少所以受人重视,很多藏友都极度喜爱,不过有些藏友还是不懂如何去鉴定大清银币。
大清银元的鉴定其实大同小异,对于那些稀有珍贵的大清银元的高仿币的鉴定,较为复杂。
以下是常见大清银元的鉴定方法 大清银币怎样鉴定真假 大清银币怎样鉴定真假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一) 铜版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在石头上磨一下,即出现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而有哨声。
大清银币怎样鉴定真假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二) 铅版银币:以铅充银,是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
其花纹与正常银元无异,但声音较厚、发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大清银币怎样鉴定真假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三) 夹版银币: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摩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迹。
这一种称夹心银元,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
内夹铜、铁、铅等多种成分,其声音实短、沉闷且无转音。
大清银币怎样鉴定真假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四) 改小银币:严格说来这一种还不算是假银币,只是重量有所减少。
这种银币是将正常银元之齿锉平、改小,然后获取细毫碎银。
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元即可判别。
大清银币怎样鉴定真假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五) 砂版银币:这种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浅灰色。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大清银币怎样鉴定真假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六) 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是将正常银元以硝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去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色,发音微慢,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银币,但重量有所减少,已不足25克,如作为一枚藏品来说,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大清银币怎样鉴定真假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七) 私版银币:是私人铸造的银元。
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运来的,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做琼版银币。
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足80%。
大清银币怎样鉴定真假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八)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
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作,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
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大清银币怎样鉴定真假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九) 改版银币:这种银币一般收藏爱好者无法用肉眼鉴别,无论敲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包装均是旧制。
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留有刀痕迹,如有刻刀痕迹就是改刻的。
这种做伪的方法是把真银币原有的字体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传世银币,牟取暴利。
大清银币几个鉴定方法 大清银币几个鉴定方法(一)银质辨伪 鉴定大清银币的真假,首先从辨识银质的真假说起。
不易氧化,柔性好。
真银光泽柔和,润白色。
银的成色越高其泽度越白,真银圆清洗后雪白照人。
银圆硬度低,两块银圆相叠摩擦,有油润感,听不到金属磕碰声音。
假银元或钢铁做胚、或铜铅做胚、或铝锡做胚,或金属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无光泽。
大清银币几个鉴定方法(二)听音辨伪 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对着银圆中心,或者用中指托住银圆中部,用另一枚银圆撞击,声音清韵柔和的是真银圆。
声音尖高的是钢铁做胚假币,声音嘶哑的是铜锡合金做胚假币,声音沉闷的是“银包铜夹馅”假币,无声的是金属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币。
大清银币几个鉴定方法(三)包浆辨伪 传世银圆表面有一层氧化银,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
包浆主要有浅黑色、浅灰色、浅橙色和粟壳色。
用鞋油擦涂和蜡火烧烤出来的包浆呈重黑色,一眼便识。
辨认包浆是识别银圆的有效方法。
大清银币几个鉴定方法(四)锈色辨伪 银圆停止流通后,存放不当会生锈。
传世银圆锈层很薄,呈墨绿色。
出土银圆一般锈层较厚,局部锈层凸起。
两枚银圆锈在一起,磕开后,表面有分布不匀的白色亮点,迎光而视闪闪发光,俗称“泛银”,泛银现象是无法作伪的。
鉴别大清银元真假记住这句口诀“掂重、观色、滴硝酸,轻轻碰击听声音光听声音并不能断定是否是真银元。
两只手指上下拿着银币的中心点,用嘴一吹,然后再放在耳边一听去断定真假的方法也是并不十分准确的,大清银币是非常重要的藏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收藏与价值。
大清银币是清朝末年宣统年间的一种机制币,由于是机器制作,所以鉴定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