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瓷以定窑白瓷而闻名,其实定窑瓷器早期不是从白瓷发展起来的,从定窑古窑址出土及采集的瓷片标本看,定窑瓷器釉色有黄褐色、黑色、白色等几种,而且早期的定瓷胎釉比较粗糙。
样子收藏网介绍一下定瓷早期釉色主要有几种。
(一)黄釉瓷 碗,多数为外黄釉内白釉浅腹碗,平底或玉璧形底,胎质粗松厚重,含有大量砂粒等杂质,多为灰色或灰黄色。
碗外壁上半部施黄釉,釉色以青黄为主,也有青绿或褐黄色。
内壁及器口施白釉,釉色多为灰白或白中泛青色,也有少数呈乳白色。
碗心均有三个支钉痕。
有一种内外均施黄釉的大碗,造型与内施白釉的浅腹碗相似,只是口沿向外撇。
此外还有一种数量较少的直口深腹碗,玉璧形底,胎质灰黄粗松,釉色青绿,玻璃质强,有开片,碗心有三个支钉痕。
钵,敛口,平唇或圆唇,均为平底。
灰色胎粗松厚重,淡青或青黄色釉,有的有开片。
罐,直口,折肩,深腹,平底。
胎质粗松。
施褐黄色釉。
一种圆唇,短颈,球腹,平底。
胎质较细,施黄色釉,釉质较好。
盆,侈口,折沿,宽圈足。
胎体厚重,呈灰黄色。
外施淡青色釉,内施白釉,釉质较粗。
执壶,侈口,深腹,少数器腹由上向下渐大,颈肩之间安双泥条曲柄,肩部安圆形短流,有的在流上做出粗螺旋纹。
釉色以青黄为主,光泽较好。
多饰以席纹、菱纹网格或戳点纹。
三足炉,圆唇,筒腹,平底,下承三足。
灰黄色胎,施黄色釉,釉面光泽较好。
外壁划菱形网格纹。
(二)褐釉瓷 碗,多为外褐釉内白釉,造型与外黄釉内白釉浅腹碗相同,碗心有三个支钉痕。
此外还有一种内外均施褐釉的浅腹小碗,平底微内凹,外壁施半釉。
钵,敛口,斜唇,平底,胎体粗厚,外壁施半釉。
罐,直口,深腹,平底,肩部有凸棱。
胎质坚实厚重。
里外满釉。
一种直口,斜唇,丰肩,深腹,平底,肩安对称的双泥条系,胎体厚重,施褐绿色釉。
葫芦形瓶,瓶体呈葫芦形,有双系。
胎体较坚致,施黑褐色釉。
(三)粗白瓷 粗白瓷开始了定瓷的白瓷时代,但是白瓷从胎质上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胎质粗松,从断面能清晰地看到大量杂质和气孔。
釉色灰白或白中泛青,有细开片,外壁仅施半釉,器型以碗为主,形状与外黄釉内白釉碗相同。
第二类胎质较细,呈浅灰或灰白色,没有明显的黑点等杂质,气孔也大大减少。
釉色以白中泛青为主,少数已近纯白。
碗,造型仍以侈口浅腹为基形,但口、底变化较多,器口有侈口、敛口、唇口。
唇口又有宽窄之分,有一种宽唇口将口沿翻折过来粘合,从断面能看到明显的孔洞。
底足有平底、玉璧形底和五环形底。
外壁施釉大多不到底,釉色不够稳定,多为乳白或白中泛青色。
钵,直口,斜唇,唇口作锯齿形花边,圈足较宽。
一种敛口,鼓腹,平底。
执壶,侈口,斜肩,长圆腹,肩部安短流,颈肩之内安双泥条曲柄,有的两侧还有对称的双泥条系,平底或圈足。
施淡青色或乳白色釉。
淡青色釉玻璃质强,有开片。
三足炉,直口,平唇,筒形腹,平底下承三足。
周身饰弦纹。
釉色淡青透明,有开片。
(四)细白瓷 细白瓷的胎质有纯白和白中泛灰两种。
前者坚致细密,瓷化程度很高。
后者略显粗松,断面有时能看到少量小气孔。
由于胎体白度的提高,已经完全不需使用化妆土。
釉色仍不稳定,有白中泛青,乳白和纯白色。
碗,造型仍以浅腹为主,器口变化更加丰富,有侈口、敛口、宽唇口、窄唇口、花口等。
唇口的宽窄及作法各不相同,有的在旋胚时直接在口沿留出,一般较窄;有的是将口沿翻折过来,形成宽厚的唇口。
底足有玉璧形底,玉环形底以及宽窄不等的圈足。
粗瓷中常见的平底已不再用。
器足处理大多不够精细,足面切削不平,棱角不清。
器壁的厚薄也有较大差异,有的很薄,有的则较厚。
施釉大多到底,仅少数近底部无釉。
盘,盘的数量相对比碗少,但造型富于变化,特别是各式花口盘的盘口丰富多彩,有尖瓣式、宽瓣式、双脊式。
也有的仅在盘口作出很小的缺口。
瓣口有三瓣、四瓣、五瓣不等,这类器型当为仿金银器造型。
盏托,有圆口和花口两种,均为浅盘式,盘心凸起一圈作为托口。
花口的作法一种在盘沿削出形状、数量不等的小缺口,另一种在胎未干时用手指将盘沿向内推卷形成花口。
还有一种将碗放在盏托上挂釉后一起入炉焙烧,使碗和盏托烧结成一体。
瓶,圆唇,直颈,丰肩,深腹,圈足。
此外还有一类尺寸很小的长颈瓶和模仿波斯金银器造型的凤首瓶。
钵,造型与粗白瓷花口钵相同。
茶臼,浅腹,圈足,仅外壁施釉。
内壁划分成四等分,错刻斜线,线内戳刻鳞纹。
有的在内壁交叉划刻平行弧线,空白处加刻短平行线,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执壶,造型与粗白瓷执壶相同。
筒形带系盒,盒体修长呈直筒形,口部有子口,盒身的上下各有一对横系,圈足,底部无釉。
三足炉,造型与粗白瓷三足炉相同。
水盂,直口或敛口,鼓腹,平底,尺寸很小,似非实用品。
小玩具,均为各种造型的人物和小动物。
人物中有一种盘腿坐像,其形与《记一组邢窑茶具与同出的瓷人像》中介绍的瓷人(陆羽)像十分相似。
数量较多的还有一种骑马人像。
以上两种瓷人像多为青白或纯白色,釉面非常光润。
小动物的造型生动活泼,有羊、马、狗、兔、猴等。
有些小动物的眼部或身上还点有褐色斑点。
此外,定窑古窑遗址出土、采集的标本中还有许多不能复原成形的残片以及带有“官”字款的瓷片。
以上介绍的是定窑遗址出土、采集标本中的一小部分,相对于100多万平方米的遗址来说,几百平方米的发掘以及地表采集的标本不过是管中窥豹,远远代表不了定窑丰富的内涵。
但通过这些有限的标本特别是发掘出具有地层关系的标本,仍能较清晰地看出早期定瓷发展变化的轨迹。
定窑初创时期主要生产粗胎黄釉、褐釉和白釉瓷器。
胎质粗松厚重,含有大量杂质。
釉质粗劣,施釉不匀,呈色极不稳定。
产品主要以碗类为主,胎体厚重,造型不规整,带有明显的原始性。
其中外黄釉内白釉浅腹碗是定窑早期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