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通过投资古玩书画赚取回报的人越来越多,关注哪个投资项目收益大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对到底是瓷器玉器收益大,还是书画收益大争论不断。那么,到底瓷器玉器和书画哪个投资收益最大呢?下面,小编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专业人士的讲解,为大家分析一下。图1:清乾隆 仿汝天青釉撇口长颈瓶;成交价:RMB 10,896,120;尺寸:高37.3厘米;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9-04-02。本品器型规整,口部略外撇,细长颈,丰肩,腹部浑圆,呈球形,圈足外撇,整体器形近似「赏瓶」而线条更加秀逸。 投资瓷器玉器和书画的好处是什么 1、瓷器玉器 瓷器玉器的投资价钱往往不低,尤其是一些精品,数百万、上千万甚至过亿都有可能。现在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捡漏的可能。在现在,基本上就没有捡漏这一途径,因为大部分好东西都让大咖牛人捡走了,剩下的都是赝品、仿品,真正的好东西没有。图2:清雍正 孔雀蓝釉蒜头瓶;成交价:RMB 10,807,700;尺寸:高26.2厘米;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7-11-29。外壁通体满施炉均孔雀毛釉;器身通饰蓝、紫相间而成的斑点纹,孔雀羽毛般美丽;此乃清代雍正、乾隆朝仿宋钧窑之最美一种。 想要投资瓷器玉器,首选要有充足的资金,对于普通收入的人来说,这个比较难。而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只能投资一些小物件或者是不怎么出名的瓷器玉器,回报一般,甚至还可能赔钱。图3:南宋 官窑胆瓶;成交价:RMB 10,290,480;尺寸:15.1厘米;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8-04-02。本瓶叠施釉,或逐层罩涂、数度窑烧方成,故釉质丰厚,润若凝脂,色呈青灰,柔光婉约。胎骨线条简约,外罩厚釉,抚之触感温软。 2、书画 书画的价钱不如瓷器玉器,尤其是一些书法字画书画,价钱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但是,书画这一块很容易爆冷门。简单的说,当初你发现的很便宜的书画,几年、十几年之后可能一下子爆红,成为几百万都有可能。图4:清乾隆 白玉镂雕狮钮活环耳三足盖炉;成交价:RMB 6,095,000;尺寸:高13.3厘米;通径19.5厘米;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8-07-07。此炉白玉质,有盖,玉质温润,抛光细腻,雕工精美。炉顶镂雕三狮戏球钮,狮子二大一小,寓意代代仕途通达。 从这两点分析可以看出,其实书画投资比瓷器玉器投资更好一些,回报也会更高一些。但是也有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真假问题。我们都知道,瓷器玉器很值钱,所以仿品很多,书画也是这样的,书画中也有很多是仿品,除非你在字画家不怎么出名之前买的,否则等到对方出名之后再去买,很可能买到仿品。图5:清 乾隆 白玉福寿如玉;成交价:RMB 5,038,740;尺寸:长39厘米;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1-06-01。 到底投资瓷器玉器好还是书画好? 从小编的认知来看,无论是投资哪一方面,首先要确定自己对这方面比较在行。我们都说,隔行如隔山,如果你对瓷器玉器或者是书画不熟悉,却贸然去收藏的话,那么,损失肯定很惨。如果你对瓷器玉器或者是书画比较感兴趣,且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鉴定真假,那么,未来交学费的机会也不会太多。图6:清乾隆 白玉“团花纹”活环蝠钮天球盖炉;成交价:RMB 5,297,600;尺寸:13.6厘米;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0-04-08。 所以,无论是瓷器玉器还是书画,不要跟风去收藏,要看自己的眼光和专业知识储备量、兴趣点。如果古董类知识比较丰富,也有经验,那就去收藏瓷器玉器,如果对书画更感兴趣,那就去收藏书画,这样能减少打眼的几率。收益方面,则是无法百分百保证的,毕竟除了眼光、知识、运气之外,还有市场变化,任何变动都可能导致价钱变动,所以,无法确定收益。图7:张大千(1899~1983)丁丑(1937年)作 陶圃松菊图 立轴 设色纸本;成交价:RMB 17,250,000;尺寸:165×64.5厘米;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5-05-17。此幅《陶圃松菊》据大千本人所述,是得观蓬莱于氏藏品后所作的临仿之作,《陶圃松菊》原本为清代大家吴历晚年的山水力作,乃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正月在嘉定为陆廷灿所写。图8: 黄胄1987年作 驼背上的小学生 立轴 设色纸本;成交价:;尺寸:143×135厘米;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1-06-04。本幅作于1987年,62岁的画家在多年的写生和钻研中,艺术又进入一个高峰。画作的主体是骑在骆驼背上的三个维族姑娘,正在雪地上逆风而行,虽然路途险阻,但三个背着书包的维族姑娘互相依偎,神情恬淡,骆驼昂首前行,似乎正在享受愉快的旅行,骆驼前方的两只小狗也是一路欢歌,整幅画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气氛。是年画家开始筹建炎黄艺术馆,并往返数千里去云南写生,已值暮年的画家仍然精力充沛,此作正是他旺盛的生命力和愉悦的情感对艺术创作之投射。搜索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