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充满智慧的古代工匠们和出口成诗的文人墨客学者为我们现代人留下了许多不管是精神方面的还是物质方面的财富。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现代人的社会生活需求,在古人们所留下了这一笔不菲了宝藏中也让我们现代人了解到了古人们是如何生存与发展了,科学技术是怎样的一步步提高的。古人们为我们所留存下来的物质财富也就是我们现在人们口中所俗称的古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喜好古董收藏这方面的收藏家也是越来越多,也使得我国现在有许多古董变现的机构,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拍卖公司,利用拍卖公司来对自己的藏品进行拍卖以达到变现的目的。这也是广大网友最为之喜欢的一种拍卖方式,但是对于有些古董收藏家来说他们并不像通过拍卖公司来对藏品进行拍卖,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古董变现呢?1.可以通过古董市场:这是一个非常考验古董收藏者们对自己藏品价值的一个把握度了,因为古董市场鱼龙混杂,如果藏品本身的收藏意义极高但是藏品的持有者自身在这个古董市场中没有较大的圈子一般是不建议在古董市场进行交易的。但是如果是古董市场的行家这种交易方式就另说了。2.鉴宝类活动以及鉴宝类节目:例如《华豫之门》在很多鉴宝活动以及鉴宝类节目的活动现场,都会有许多古董商人,在这是如果您的藏品收藏意义极高,藏品类型又符合一些古董商人的口味,那么您们就可以坐下来商谈价钱,如果价钱合适您就可以出售您的藏品了。3.去典当或者抵押:其实这就是收藏者为藏品购买了一个财富保险,这个保单就好比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房产证,都是有一定估价的,如果收藏者只是暂时需要资金来进行周转,那么去典当或者抵押不为之是一个好的办法,在收藏者还清贷款后,自己的藏品还可以在回到自己的手中,何乐而不为呢。其实对于古董变现的方法来说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三种还有许多方法例如:私下交易、金融公司收购上市、网络交易等等,古董变现的方法很多但是收藏者一定要记住的是交易有风险,谨防上当。古玩之掐丝珐琅欣赏及拍卖成交价钱:1:清乾隆掐丝珐琅夔龙纹多穆壶,尺寸:高53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1,800,000,成交价: RMB 2,128,000 ,成交时间:2008.05.11,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春季拍卖会。壶为桶型,口部如僧帽状,其形制有银,珐琅、瓷等,为清早期所创的品种,具有典型的藏传文化风格。“多穆”原意为盛酥油的桶。藏语称为董莫(dong-mo)或多穆。添把和嘴,遂成为壶。此壶呈圆筒竹节形,斜口圈足,上有盖。壶嘴作铜镀金,壶柄以铜珠串链而成。壶身以蓝色珐琅为地,满饰彩色掐丝缠枝莲纹。形制挺拔,做工精细,色彩绚丽。2:清康熙铜胎掐丝珐琅松鼠葡萄纹兽耳尊,尺寸:高36.2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600,000,成交价: RMB 2,127,500 ,成交时间:2016.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曹昭在其所著《格古要论.大食窑》中有记载:“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儿、盏子之类,但可妇人闺阁中用,非士夫文房清玩也,又谓之鬼国窑”。此瓶造型庄重,平唇外凸,颈作披肩式,肩部丰满挺拔,腹圆鼓,至足渐收,矮圈足。造型线条一气呵成,流畅自然,口沿及器底鎏金,金水颇为闪耀。 整器铜铸,胎壁厚实,通体蓝珐琅釉为地,分成四层纹饰,以掐丝填珐琅料,红、黄、蓝、绿、紫彩,颜色丰富。器身满饰松鼠葡萄,葡萄藤蔓缠绕,果实累累,其间松鼠攀爬跳跃,刻划细腻,毛发纤微毕现,姿态生动,寓意思多子多福、福寿万代。各层之间饰红绿彩带。两肩置宝蓝釉地五彩兽面衔环耳。整器釉色造型端庄雅正,珐琅彩绘沈郁高贵,具有典型的康熙时期纹饰特点,呈现皇家宫廷气度,极具收藏意义。3: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三足炉,尺寸:高38.5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成交价: RMB 2,127,500 ,成交时间:2014.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清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日益精湛,掐丝精美,纹饰颇具装饰意味,本件掐丝珐琅狮钮方炉即为一例。其造型取三足鼎之样式,上端炉盖厚沿,顶部隆起,圆雕双狮嬉戏为钮太狮神情威武,目视前方,幼狮抬头仰望太狮,双爪紧贴其身,温顺乖巧的神态令人喜爱。短束颈,肩部分二阶,丰肩鼓腹,至下渐敛,底承三高足;腹身两侧对称饰双兽首及环。炉钮、内外口沿、双耳及三足底端皆鎏金,金层凝厚,光亮夺目。器表以墨色珐琅釉为地,其上满饰缠枝花卉纹,各式花卉娇妍盛开,掐丝纤细,设色丰富,极具装饰意趣。炉盖及炉腹皆对称分布数个花形开光,凸出于器表,独具新意,且开光内与炉的颈部、肩部一周覆莲形开光,皆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其上饰拐子龙纹。 整器铜质精实,造型端庄典雅,秀美大方,线条流畅,轮廓清晰;鎏金璀璨,工艺技法纯熟高明。珐琅釉颜色鲜明,质地细腻,图案布局细密,花卉素雅,掐丝线条精致有力,色彩灵活搭配使得其耀眼夺目,透露出富丽典雅的皇家气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相似器物可作印证。4: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英雄双联瓶,尺寸:36×18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1,800,000,成交价: RMB 2,127,500 ,成交时间:2016.07.02,拍卖公司:北京巨力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英雄瓶也称双连瓶,在战国时期为铜质,至宋、元、明年间发展到以更多样化的材质进行制作,例如竹、瓷、玉等。至清朝,由于国力强盛,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也加入了代表儒家思想的仿古风尚行列。其中,尤以乾隆皇帝的影响为最。其朝中所设宫廷造办处更是绞尽脑汁去创造、生产迎合乾隆皇帝之喜好,大量以不同材质制造各种器形的仿古器。其中“珐琅作”从皇室所著的《西清古鉴》中借见古意,在皇帝亲自参与设计后,获得灵感制造了一批精美绝轮的珐琅器。本拍品厚重扎实的胎体与掐丝完美的结合,突显出皇室掐丝珐琅器中的美丽典雅,又不失霸气。这件清乾隆时期的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大英雄双联瓶,双瓶并置,器口与底部在形式上对称,形成小平口、矮圈足的态势。口沿、颈部、底部以及足部皆有勾连的云雷纹样。颈、腹部等器身主体施天蓝色珐琅釉为地,装饰掐丝缠枝莲纹,双瓶连接处巧饰以雄鹰及似“熊”的造型,雄鹰立于“熊”首之上,展翅欲飞,器宇轩昂。“熊”则置于器身底部,双目圆睁,前爪伏地,后脚支撑,身体蜷曲,“熊”尾上卷,整体造型从器底跨越,极为巧妙。瓶身反面则装饰一条攀爬的螭龙,体态恣意,毫无拘束感。整件器物不仅铜质精纯,鎏金灿然,而且掐丝流畅,填釉饱满,釉色鲜艳、纯正,给人雍容华贵之感,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配以硬木底座。5: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瑞兽香薰,尺寸:高16.5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1,800,000,成交价: RMB 2,070,000 ,成交时间:2016.11.11,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东正201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此瑞兽掐丝珐琅制,背有小盖,腹中空,因此可做香薰使用。形似狮,足为爪形,头生双角,其似狮的造型因古人认为狮虎凶猛,可除凶祟,遂将多种动物的特点通过夸张的手法融合在一起,塑造成符合人们理想意愿中威猛神兽之造型。狮子的传入和被称为「狮子」是在汉代,《后汉书·章帝纪》:「章和元年……月氏国遣使献扶拔、狮子。」记载了第一头狮子进入中原是在公元87年,这是关于狮子传入的最早记载。但从西汉元帝渭陵出土的两件狮形玉辟邪看,狮子的形象最迟在汉元帝时就传入中原,这种神秘的瑞兽从西亚和中亚地区传入,作为珍稀动物以皇家贡品的形式养在帝王宫苑中。而民间工匠多未亲见狮子形态,故而汉代之时,匠人多据别人口传描述而作,并融入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趣,从而形成了似狮瑞兽的形象。至有清一代,乾隆一朝慕古之风颇盛,于是在原有汉代似狮形的瑞兽基础之上,遵从典籍所载,又赋予辟邪部分「似麒」的特征,进而赋予其祥瑞的属性。 这件清乾隆时期的御制铜胎掐丝内填珐琅瑞兽香薰,釉质明亮通透,颜色纯正。兽身整体以铜为胎,圆雕立体兽型,蹲踞之姿,气势昂扬,首生双角,贴服于脑后,张口露齿,双目圆睁,四足抓地,指爪犀利,四肢强劲有力,背脊作凸棱状排列划一,躯体健壮圆浑、直立挺拔,肌骨精准饱满、毛发繁密整齐,披于身后。通体采用掐丝工艺,浅蓝色珐琅釉为地,腹部以白色珐琅釉填饰,通体以极细密的铜丝镶嵌表示兽毛,线条流畅,一丝不苟。背部鬃发、眉、角、耳、爪、尾皆用鎏金铜装饰,并用纤细的刻纹表现,刻划甚为细腻,沉稳华贵,富丽堂皇。 清初内廷武英殿设「珐琅作」,康熙五十七年与养心殿「造办处」合并。掐丝珐琅器以清代乾隆时期珐琅料配方来看,需先将马牙石、定粉、盆硝、硼砂、砒霜、紫石等原料经粉碎混合后装入炉中,在130 ℃左右的高温条件下使各种原料完全熔融为液态。再待其冷却之后将其研磨成粉末状,用水调制后,根据珐琅器物纹饰的需要填涂在珐琅器铜胎某一位置上,这一过程称为点蓝。之后将点蓝的铜胎放入炉中进行煅烧,称为烧蓝。一般的掐丝珐琅器大多都要经过三次点蓝、烧蓝的过程,再进行磨光。其工艺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因受其工艺限制,人物与动物的制造难度是最高的。动物造形的珐琅器出现于明晚期,大多为香薰或陈设器,清代珐琅器在继承明代的传统上,结合多种技法并有所创新。乾隆时期的珐琅器制作最为繁荣,做工超越了明代。但乾隆皇帝对古风颇为青睐,对前朝之经典器形多有继承和模仿,如本品之造型,即为继承明代瑞兽香薰之形制。6: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吹笛童子牧牛摆件,尺寸:高43.5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成交价: RMB 2,070,000 ,成交时间:2014.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此摆件为铜质,以掐丝珐琅之技装饰器表,整器圆雕塑作童子牧牛之形。水牛体量壮硕,双犄尖尖,阔鼻大口,扭首右望,珠目圆瞪,尾部上翘似在摆动。牛身除双角、口耳及尾部为鎏金,其余周身皆以大色块的珐琅彩装饰,计以红、白、蓝、绿、黄诸色相间分布,自然而不刻意,色块上掐丝水波纹以表现牛身毛发,颇具意趣。传说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的坐骑就是一只五色神牛,可托云飞驰,在《封神榜》中多有提及,乃属仙兽。且此牛周身的斑斓色块,与清代乾隆时期创烧的“桃花洞釉”瓷器有异曲同工之妙,呈现五彩缤纷之势。Kitson and Amezaga旧藏的一件“铜胎掐丝珐琅人物”,帽顶以掐丝五彩装饰,其配色处理与本品颇为相似。 牛背上坐一小童,眉目清秀,头挽单髻,身着斜襟长袍,腰系飘带,半袖赤足,手持长笛正在吹奏,一派闲适之感。童子肌肤鎏金,掐丝珐琅表现其所著长袍,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底,其上掐丝绘饰缠枝花卉纹;牧童身后背一葫芦式篓,填以酱红色珐琅釉,上下各有一圆形开光,内书“大吉”二字,可见其精。 牧童满面笑容,凝视远方,整个画面动静协调,生动的神态反映出其心情,颇见童趣的同时,也饶有诗情画意,营造出了一幅牧童晚归图景。将牧童天真烂漫、悠然自得的神态呈现于观者面前,创造了一种疏淡的境界,质朴自然的美,恰如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了一幅牧童晚归图,表现牧童及其放牛之乐。7:清乾隆掐丝珐琅凤穿牡丹纹折沿盆,尺寸:直径55.5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1,800,000,成交价: HKD 2,060,000 ,成交时间:2012.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秋季拍卖会(二)。圆盆折沿,深腹,平底。通体蓝珐琅釉为地,掐丝珐琅纹饰。盆心饰双凤捧牡丹纹,间以五蝠及花卉纹,内壁饰缠枝莲纹。折沿回纹锦地十二花菱形开光,内饰十二月份花果纹。折沿下及盆底饰冰裂梅花纹,外壁饰卷莲纹与内壁一致。此器胎体厚重,造型端正,纹饰布局繁缛,掐丝釉色艳丽,为乾隆珐琅器中之代表作。如此大型双凤纹器极为罕见,未见其他相同例子的著录。凤凰纹早见于商代,当时称玄鸟,为商民族的图腾,《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后来成为瓷器的传统纹饰,常与龙配成一对出现,并可象征帝后。双凤纹器应为后妃专用,见其他同期的双凤纹小型器例子,包括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十八世纪的掐丝珐琅棱边盘。清宫旧藏一件清初掐丝珐琅番莲纹盘,盘底如本器饰冰裂梅花纹,现为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8:明宣德掐丝珐琅缠枝莲纹三足炉,尺寸:直径17.7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000,000,成交价: HKD 2,055,000 ,成交时间:1999.11.02,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1999秋季拍卖会。9:清乾隆掐丝珐琅三式,尺寸:瓶高14厘米;盒直径6.5厘米;炉直径11.5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2,016,000 ,成交时间:2008.06.07,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款识:“乾隆年制”款。炉立耳,直口微敞,束颈,鼓腹,圜底,兽蹄足。外底中部镌刻楷书“乾隆年制”、“彼”。 瓶直口,长颈,鼓腹,平底,圈足。外底中部镌刻楷书“乾隆年制”、“伯”。 盒呈馒头形,子口,鼓腹,圈足。外底中部镌刻楷书“乾隆年制”、“犹”。 炉、瓶、盒三式皆施天蓝色珐琅釉为地,装饰双勾掐丝缠枝莲纹。下配雕花镂空木座。炉用以焚香,瓶盛放铜铲、箸,盒盛装香饼。查阅清宫档案可以发现,珐琅三式是乾隆以后直至清末宫廷、苑囿(例如乾清宫、中南海、藻韵楼)的几案上比较常见的陈设品。 燕居焚香是宋代至清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生活雅趣。焚香的具体方法是:在炉中预置香灰,将香炭烧透后,用瓶中的铜箸夹入灰中浅埋。然后用铜铲将香灰压平。炭上置片状隔火(玉质或银质),隔火上放置香饼。总之是力求少烟,香味持久,香韵悠然。 三式外底镌刻的“彼”、“犹”、“伯”等千字文号,是最初为各个宫殿(或苑囿)订烧的不同编号。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当时为不同宫殿(或同一宫殿不同位置)订烧的三式可能只有一套,后来因损坏或佚失,具有相同编号者很难凑齐,只得从其它宫殿拿来补充。因此,现在即便是故宫,也很难找到具有相同编号的一套掐丝珐琅三式。由是观之,这套炉、瓶、盒到清末时可能已经陈设在同一几案了。但从工艺水平推断应为清代乾隆时期养心殿造办处制品。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乾隆三十二年 五月 闰七月,六月 珐琅作,初六日接得库掌栢永吉押帖内开初二日总管李裕传,旨将掐丝珐琅炉瓶三式做五十分钦此。搜索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