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拍卖行免费上拍丨30万高端收藏家在线竞买
微信搜一搜“收藏雅集” 联系我们_进入私人收藏家论坛
广告
疫情宅家中听资深古玉专家讲古玉拉丝工艺
素材来源:原创 | 编辑:核实中... | 发布时间 :2025-03-25 | 4936 阅读 | 分享到:
因疫情,很多收藏爱好者都宅家中保持学习,今天就来听资深古玉专家讲古玉拉丝工艺。

当你打开这篇文章,当你真正要学习读懂古玉拉丝工艺,请耐心读完!   古玉雕刻拉丝工艺,对古玉藏友来说,这是一个常谈交流的老话题。

在古玉加工中,拉丝工艺的出现,成就了玉雕的镂空工艺。

镂雕,来源于玉石钻孔,就是把玉器局部或大部分雕空,以虚衬实地突出玉器的主体纹饰或造型轮廓,在浮雕的基础更进一步体现雕刻图案的立体感。

鉴别古玉拉丝工艺,就是观察古玉镂雕切面留下的凹线痕迹。

   古玉,按照古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高古玉与古玉。

高古玉,一种认识是战汉(包括战汉)时期之前的古玉,一种认识是宋朝之前的古玉。

自民国以前到新石器时期加工的玉石,统称为古玉。

电动工具的使用,完全改变了慢工坨工玉雕。

从此,玉石雕刻加工就出现了新工与老工的区别。

   中国的玉石雕刻,从加工工具来说,经历了原始的琢磨技艺,到坨工,到今天的电动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体现了高古玉的“琢磨”。

玉石的雕刻工艺,一直到今天也有“琢磨”元素的存在。

但是,在坨轮没有出现的新时期时代(前期),古人对玉石的加工只能靠手工“琢磨”。

解玉砂与坨轮的结合,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

因为在商周时期,玉器加工走向了精细化工艺,并出现了“大量”加工。

用“大量”是因为这个时期墓葬玉器陪葬相对前朝的数量。

玉器加工,到商周时期,出现的关键特点就是一个“精”字,这个“精”字的体现并不单凭是工艺,而且还突出在选料。

大家应该知道,史前玉器加工地并不是统一的,从出土遗址看,主要是北方的红山文化与南方的良渚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主要是土陶。

夏朝的统一,似乎玉石加工出现了断流,但是到商周,却抛开了地方玉石的加工,而专门针对和田玉加工。

商周时期出土了大量的新疆和田玉,这就是最好的历史证据。

关键,新疆和田玉的硬度要相对高于地方玉种(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商周时期出土的和田玉,不但延续了史前玉器加工的工艺,并且是王室组建了专业玉雕工匠,这也许就是最早的“造办处”。

这个时期,出现了镂空工艺,对于镂空工艺在这个时期出现,更多认为是因为这个时期出现了青铜器与铁器,但是我不认同。

因为,青铜跟铁的硬度要低于和田玉子料。

但是,商周时期解玉砂与坨的结合,特别是水蹬的出现,是这个时期出现精美和田玉玉雕的关键,更关键的是时间。

因为,商周玉器虽然走出了“神玉”,但依然留在了“礼玉”中。

所以,商周玉器或者商周以前的玉器,在鉴别玉器断代时要用“神”、要用“礼”去评判。

因为,没有神与礼的元素,就不会出现商周及其以前的玉器。

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素面玉璧,它在新石器时期都是祭祀的神物。

所以说,拉丝工艺已经在商周时期出现,但是这个时期的古玉几乎不见拉丝直观的表现,就是古人要精工,精磨。

当然,这个时期的古玉还有一个抽象的名词,那就是“古拙”,简而拙的形体,却是玉雕工匠几个月、几年艰辛血汗的结晶。

  战汉玉雕,是古玉雕刻工艺的奇葩时期。

为什么我说这个阶段是奇葩时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史前玉器,曾经是华夏的神玉时期,特别体现在红山玉器与良渚玉器,但是它们只代表了某个区域对玉石崇敬如神的氏族文化,并不代表整个华夏。

而商周玉器代表的却是华夏王权的“礼玉”,在玉石成为礼玉的同时,青铜器却走向了神坛。

玉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但并非泛指礼仪中所用的一切玉器,而是专指璧、琮、圭、璋、璜、琥这六种玉器,称之为“六器”。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古人主张天圆地方,“以苍璧礼天”,那是因为天是圆的,又是苍色(青色)的缘故;“以黄琮礼地”,那是因为地是黄而方的。

古人以玉的颜色和形制,来配合阴阳五行之说,从而产生了祭祀天地四方的礼器。

仪仗玉器主要是在重要场合中执以示权,或旁侍以增威仪的器具,用以保持统治者的尊严。

仪仗玉包括玉斧、玉戚、玉钺、玉戈、玉刀等,都是象征性的武器。

不管如何,在西周一切都在周礼的制约之内,特别是祭祀。

工匠制玉,体现的是当时最为发达的雕刻技艺,更是体现了王朝的精神文化,都是按照王朝的制约规定而加工。

但是自西周灭亡,七雄称霸,东周王室逐渐失去了掌控华夏的能力,专一的制玉工匠没有了专一的王命,从此是听从于各家诸侯。

“礼崩乐坏”,礼玉也随之走向了把玩、陈设。

好了,这个时期就是华夏玉器的奇葩转折,从“神玉”到“礼玉”,在战国时期却成了“把玩玉”。

人们即使暗淡了玉器的神礼光环,但是还是继承延续着墓葬玉的习俗,甚至更加深了墓葬玉的数量。

葬玉有三个含义,一个是祈求玉的灵性给死者带来重生;一个是作为生前配饰随葬,大都是显示高贵富有的象征;一个是赏赐玉随葬。

丧葬之礼在中国起源很早,早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文化中,就发现有许多散布在尸骸附近的石珠、兽牙等,这说明当时已有随葬的器物及风俗。

到了汉代,厚葬之风日盛,葬玉更是极为普遍。

人们相信玉有保存尸体的功用,认为尸体入葬时,会遇到水银浸泡,而水银遇玉就会凝固,所以以玉敛尸就会使尸体不腐烂,从而产生再生的可能。

真正的纯随葬玉不是泛指所有的埋葬在墓中的玉器,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作的玉器,主要包括玉衣、玉琀、玉握、玉塞、乳厌、厌胸等几种葬玉,除埋葬在墓中的随葬玉器,再者就是为保存尸体而专门制作的玉器。

葬玉出现在新石器中晚时期,人们对祖先的敬奉,对氏族头领权威的体现,这是神玉时期的葬玉。

商周时期到战国,是礼制的发展繁盛时期,葬玉逐渐成为贵族的风尚,这是礼玉时期的葬玉,整个汉代达到了葬玉的鼎盛时期。

这也是战汉玉器出现大量加工的主要原因。

魏晋之后,葬玉进入了衰落时期。

   周礼对礼玉的规定及其战汉时期的葬玉之风,这就扩大了玉雕的种类与数量。

特别是王室贵族对葬玉的大量需求,慢工出巧匠,在玉石加工中不再接受,工匠为完成王命而快速革新加工速度。

战汉时期的玉雕能工巧匠必然有被斩杀的可能,原因就是不能及时完成王室所需的墓葬玉器,我们大家必须要接受这个历史现实。

所以,战汉时期出现了玉雕工艺的大改革,在精细玉雕的基础,出现了大量的粗工玉雕。

说白了,就是出现了相对前朝的“高速工”玉雕产品,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专门的墓葬玉。

所以说,这个时期的拉丝工艺虽然是有了工艺的提高,但是存在粗制,不精细,我认为墓葬玉有些是根本没有时间去精细打磨的产品。

但是,战汉时期的玉雕工艺,由于受工具的改良而大大提高了工艺的复杂性。

汉代玉器能够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完全与铁工具的使用有着密切关系。

铁的韧性高,比青铜坨具在形制上和耐磨性上更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能锻造用来掖、撞、勾、撤等小工具。

如满城汉墓玉璧和玉衣片上的平直锯痕,锯缝一般宽1~1.5毫米,也有的只有0.35毫米宽。

春秋以后,镂空技术被大量的应用于玉器雕刻之中,战国时出现了镂空高潮,主要用于片状器物的镂雕,同时也出现了少量立体镂雕作品,其工艺风格一直影响到汉魏时期。

镂空方式如前期一样主要还是先打轮廓线,再穿孔定位,然后加金属线锯拉切成各种形状,也有以钻孔组成镂雕的一部分。

金属线状工具使用时将线锯固定在弓形把手的两端,以手握弓把来回拉动,初始成型常在切割面上留下细密的线痕迹。

一些打磨不十分精细的汉代剑饰,孔内常会留下一道道细密的直线痕,有时也会留下穿孔的痕迹。

这一般是用锼弓子方法锼出的,是金属铁丝运用的结果,尖角利落。

有时也会用一种较粗的金属条锉拉,这种工具也被称为“拉条”。

   我们必须说下战汉时期的玉雕工艺代表:一是汉八刀,这是一种简练、粗放、对称的雕刻风格,此风格多以弧形坡面及直沟槽组成,以寥寥几刀刻画出玉器的形态。

多用于玉蝉、玉猪、玉翁仲及一些夔龙、夔凤纹双区或三区玉璧的制作上,是一种斜砣方法的使用,又称大斜刀,砣锋犀利,一气呵成,几乎不见砣的连接痕迹,阴线底部也抛光蹭亮,给人以刀片切的感觉,看起来十分简练和生动传神。

二是游丝毛雕,这是一种以阴刻线刻画图案的风格,这种阴刻线柔若游丝、细如毫发,故名“游丝毛雕”。

这是细小勾砣工具运用熟练的结果,勾线流畅,走陀手劲运用得好,使阴纹曲线很少有断砣或重复的现象。

汉八刀体现的是切屑玉石的力度,游丝毛雕体现的是连续精细的坨工,为什么战汉时期会出现拉丝工产品?我只能说有很多成型而没有及时打磨的半成品成为了墓葬品。

   谈古玉雕刻拉丝工艺,为什么要分析商周战汉的玉石雕刻?这就要告诫各位古玉藏友,看古玉首要看是否精工,其次再看玉石本身的品质。

这就必须提到拉丝工艺,一件镂空玉器是否存留拉丝工艺,并不是辨别新老玉器的依据,这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镂空的拉丝工艺是玉石雕刻工艺工序中的半成品阶段,并不是成品所带有的雕刻特色。

那为什么明清老玉中会出现大量的拉丝雕刻现象?这就与华夏玉石走向市场有关。

玉石的应用,初始阶段是捡取,汉代之前并没有对玉石山料地开采能力,玉石的来源几乎是就近取材,所以存在一定数量的地方玉加工,但是从商周到战汉玉石的加工主体,还是用新疆的和田玉子料。

排除地方用玉不论,我们只谈和田玉。

和田玉加工在商周时期就进入了大量使用阶段,玉雕丢弃了红山玉用的岫岩玉,丢弃了良渚用的茅山玉,却从新疆专门采集玉石作为王朝官方用玉。

在商朝武丁时期,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参加并指挥对土方、鬼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

妇好墓出土的大量和田玉器不单纯说明商朝对和田玉的大量加工,还说明了商朝对新疆和田玉的依赖。

在后人对妇好讨伐鬼方的科考中,发现了甲骨卜辞中有“取玉”二字,由此后人断定,这场战争与鬼方切断了从新疆运送玉石到商王朝的“玉石之路”。

所以,后人认为玉石之路要更早于“丝绸之路”。

还有周穆公去新疆访问西王母的历史记录,这些都是最有利证明和田玉成为了商周时期的王室珍贵宝贝。

所以说,我们对古玉的判断要了解其发生的历史,要了解其深入到王室的文化,要了解某个时期王朝对玉石的重视程度。

严格说,古玉收藏并不是具有年代的玉器都是收藏品,本身玉石就是几亿几十亿年前的生成矿物。

我们必须用官玉、民玉、葬玉去区别,必须用精工、简工、粗工去量化,从玉石的品质到玉石的加工雕刻精细程度去优选,古玉收藏,是藏精品。

   玉石雕刻自从战汉之后,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绵不绝,交通不畅,玉材来源受阻,这一时期的玉器材质除了有部分和田玉,更多是地方玉。

前面说了,自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玉石从礼玉走向了把玩、陈设。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虽然不是盛产玉器时期,但是基本还维持礼仪用玉与丧葬用玉,在墓葬中出现粗糙加工的大量地方玉,甚至还有岩石雕刻品为墓葬陪葬品。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汉唐玉雕间的低潮,出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日常用玉、装饰用玉的出现,为唐宋时期的玉石走向市场起到了过渡。

到唐代,玉器数量并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艺极佳。

唐代玉匠从绘画、雕塑及西域艺术中汲取艺术营养,琢磨出具有盛唐风格的玉器。

唐代玉雕一改前朝的古风古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全新的面貌出现,颇具浪漫主义色彩,显示山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时代风格。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由于开拓西域,使得新疆和田玉大量地输入内地,因此,唐代玉器材料以和田玉为主。

唐代开创的按官级高低佩带的玉器服饰玉带銙富有时代特征,是一种“等贵贱”玉器,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首创。

用玉带銙的佩带形式来象征官位及其权力,一般三品以上文武官员方许佩用,其规范化与制度化,是中国古代礼仪玉器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据《唐实录》:“高祖始定腰带之制,自天子以至诸侯,王、公、卿、相,三品以上许用玉带。

”据《新唐书.銙车服志》记载:“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銙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銙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銙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铂石带銙八。

”所以说,在唐代就出现了官玉中的玉料等级划分。

由此说,隋唐时期的玉器,我们要用官玉而论,镂空拉丝几乎是直观不能看到的,但是唐代的开放型经济,我们必须承认有民玉的出现,这也是宋代玉器为什么走向商品化的直接原因。

因此,墓葬玉出现简工,粗工也是正常。

但是大家不要认为隋唐时期的古玉会有大量的镂空拉丝现象。

为什么我们今天会见到那么多唐朝风格的镂空拉丝玉器?我认为这批玉器来源于宋朝,是宋朝仿古是风下的产物,是宋朝的民间商品。

   宋朝,在华夏玉石加工历史中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

宋徽宗赵佶嗜玉成瘾,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代玉器的空前发展。

宋代玉器受当时绘画艺术影响甚深,清新雅致、形神兼备,极具文人情趣,毫无粗制滥造。

从宋朝开始,玉石雕刻,玉石成品交易,已经全面普及到了民间。

据记载,宋朝时期全国玉石交易店铺已经有几百家。

商品玉器的出现,刺激了民间琢玉业的发展,也因此促进了玉器市场的繁荣。

玉不再是皇家专用,不再是王侯贵族的专利,自从进入流通市场,民间琢玉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宫廷高官贵族,也不是文人雅士,而是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因此宋代出现了平民化的世俗题材玉器。

同时,大量仿古玉器出现,仿古玉成为宋代玉器加工的一大特色。

宋代仿古玉器加工与民间玉器加工相关联,更多不再去整修打磨留有拉丝痕迹的玉雕成品,开始投放市场。

从此,民间玉雕开始默认了这种半成品存在的拉丝工艺。

其实玉雕成品拉丝痕迹的存在,就是为了缩短成品雕刻的工期,是求商品尽快投入到市场。

我们必须把这类拉丝雕刻归类于民雕类与墓葬类。

从宋朝开始,玉雕明确出现了官玉与民玉的分化,由于需要大量玉石投放市场,据说新疆地区开始有了对山料探寻与开采。

对于新疆山料的开采与投放市场,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但是官用料还是遵循着严格的用料质量。

  明清时代是我国古代玉器史上最高峰。

到康熙时,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从此开始了翡翠玉器的加工,并大量投放市场。

乾隆时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地,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

明清时期新疆和田玉的精选受官方严格控制,原料首先要进入皇家“造办处”,造办处出来的玉器成品,都是明清时期的玉器精品。

明清时期大量出现镂空雕刻拉丝痕迹的玉器,几乎都是民间加工玉件,要么是为墓葬准备,要么是普通的民间市场商品,这也是现今常见的存在一定数量的古玉器。

我们应该知道,明清时期的玉雕,已经进入了高技术、精雕刻的时代,造办处玉雕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并且有着严格的选料要求,所出产品不可能存留拉丝痕迹。

大家要明白,自商周就出现了镂空工艺,为什么2000多年后的明清时期,拉丝镂空痕迹还存在?所以,明清时期民间玉器出现抵挡泛滥势头。

   战汉之前,玉石雕刻镂空一直用解玉砂、兽皮轮砣、麻布轮砣及其棉、麻绳等。

一直到宋朝之后,更准确的说是在明清时期铁丝据被广泛应用在玉石雕刻镂空。

宋朝前的镂空玉雕,拉丝粗细不均,粗凹线中还有杂乱无章细凹线。

从钻孔看,商周与史前玉器钻孔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

战国之后,铁器的应用而使穿孔较为规整。

我们要学会用60-80倍放大镜观察玉器的雕刻痕迹,古玉孔壁螺旋纹不同于机械孔壁螺旋纹,近代机械打孔是同方向高速运转留下的细密均匀的平行纹。

高速锐利工具必然会在玉器上留下现代工艺的痕迹,如平整且深浅如一的底纹,如同整齐划一旋转的线条旋痕,平行纹几乎是存在相同平面。

水蹬或者手钻是正反方向巡回旋转,留下的是粗细、深浅、不均匀的旋纹。

拉丝痕迹起点多为“U”形钻孔,内有深浅不一、间隔不等的旋转纹。

牛筋或者麻线加上解玉砂反复拉切后,会变松弛,从而造成拉锯痕由直转曲、由窄渐宽的现象,逐渐形成拉丝面为扇状。

近代机械工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边缘会发现崩碴。

雕刻玉器阴槽边沿出现崩碴,首先要排除是否因高速旋转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古玉加工工具的局限,拉丝工的痕迹不甚规整,反复拉搜的过程中,拉丝痕迹重重叠叠,而且不是完全垂直于玉器的表面,并具有一定的弧度。

所以,要想玩古玉,最好自己动手,按照古法操作跟电动工具雕刻打孔对比下,用放大镜看孔的痕迹,才能真正体会或者感知古法制作与新玉加工的彼此不同之处,不要只听文字理论讲述。

我们更要为收藏中的捡漏还是打眼多做实际操作与理论的结合,在收藏中任何理论的解说都是单面的,并不是全面的。

判定一件古玉要用全面的理论与实践去鉴定,哪怕有一点质疑,就必须放弃。

   对于拉丝工的玉器如何断代这个问题,我们要把古玉分化为宋代前与宋代后。

由于宋代前的古玉年代久远,以及制作需要长时间的反复拉切研磨,所以老玉“拉丝工”痕迹里有较厚的包浆,且表面呈磨砂状,这些特征仿制品镂空处则没有。

还有一个关键迹象,那就是宋代前的古玉深埋地下最少有一千多年,在拉丝痕迹处,会出现矿物二次结晶,这是一个辨别古玉的关键问题。

二次结晶只有古玉存在,新工玉不会有。

就是因为拉丝面没有经过打磨抛光,粗糙的拉丝痕迹与长期的土层埋葬环境,给古玉创造了二次结晶的条件,这是用放大镜观测古玉拉丝工艺的一个先天性特征。

  至于拉丝工的古玉是否有收藏价值,我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不是所有具有拉丝工的古玉都有收藏价值。

对于收藏来做,还是官玉精工是我们收藏的首选。

古人制玉,进行精细打磨这是必须的,古往今来,这都是好玉石加工雕刻不可逆变的定律。

例如神器、礼器、王玉、官玉等,都是要具备好玉质、好雕工,当世就为精品的玉器。

而玉质差,工艺不精美的部分陪葬品,以及民间的粗糙工艺玉器,往往会留有拉丝加工的粗糙痕迹。

因此,大家对古玉收藏要有一定藏品品质界定。

某些玉质差、雕工差,即使是古玉,即使具有一定的年份,但其也不具备收藏的价值,这一点还是要引起初学古玉收藏者的重视。

   关于古玉交流,我们还是受历史局限,受出土古玉的局限,总体来说一切都存在不确定因素,每个时期的古玉工艺特性也不是统一的,都是相对而言的。

我对古玉的理解能力有限,对古玉的认知程度有限,所言难免有纰漏与个人认识见解,还希望玉友多提建议,多多交流。

石器时期到清代精品古玉器赏析及拍卖成交价格参考:1: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尺寸:10cm,估价:HKD  8,000,000-10,000,000,成交价:8,255,025,成交时间:2019-04-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2: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猪龙,尺寸:7厘米,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8,815,000 ,成交时间:2019.11.2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11月拍卖会。

猪龙,翘鼻长耳,双目突出,身腹内卷似龙,面缀猪鼻而得名。

3: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人面纹玉牌,尺寸:5.6厘米,估价:HKD 40,000 ~ 60,000,成交价: HKD 4,000,000 ,成交时间:2019.11.2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11月拍卖会。

 4:商后期青玉虎,尺寸:长5.8厘米,估价:HKD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HKD 9,100,000 ,成交时间:2017.11.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虎作匍匐状,部分元素如眼睛及耳朵以写实方式表达,其他部位如虎斑则以抽象卷云纹表现,为商代中晚期典型风格。

嘴角及尾巴均有系孔,可能本用作佩饰。

5:商-周玉鸟纹璜,尺寸:长8.3厘米,估价:RMB 380,000 ~ 450,000,成交价: RMB 448,000 ,成交时间:2007.12.17,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秋季拍卖会。

玉呈青黄色,局部微沁。

一面饰出脊凤冠鸟纹,一面饰双阴线鸟纹,整体工艺表现了两种风格,是件难得的商代玉器。

参阅《出土玉器全集》(5) 31、32、33页。

6:战国至西汉早期玉镂空龙纹环,尺寸:宽9.5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7,900,000 ,成交时间:2018.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战国时期虽有类似玉环出土,但此件玉环的镂空雕饰却极为独特,同时环体宽度并非一致。

7:汉/六朝黄玉卧兽,尺寸:9.3厘米,估价:HKD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8,480,000 ,成交时间:2016.04.06,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玉石神兽,汉代盛行。

不同于人物陶俑,动物及神兽雕像大量见于墓葬之中,作镇墓用,辟邪驱恶,守护墓主。

大型石雕神兽,如狮、虎、翼兽等,常见于帝王及高官武将等墓葬甬道两侧,其面目凶煞,镇墓守陵。

此风于六朝时期达至鼎盛,时南京附近墓葬外见大量大型神兽石像。

与此同时,玉雕动物、瑞兽亦随之盛行。

与较早期随葬品中常见之玉牌、玉饰等平面玉雕不同,立体动物神兽作为独立个体,不再仅为彰显墓主身份地位,而更具镇魔驱邪之神功,以护佑墓主。

此类玉雕之超凡工艺随少量传世佳作得以流存,本品当属个中极罕珍品,充分展现古代匠人技艺之绝。

黄玉色泽莹润,神兽造型依原石形状而出,雕工细腻巧妙,实为杰作。

8:汉玉龙凤璧,尺寸:长11厘米,估价:HKD 2,6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7,860,000 ,成交时间:2016.11.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9:唐玉雕舞人带板,尺寸:长8厘米,估价:HKD 20,000 ~ 50,000,成交价: HKD 495,600 ,成交时间:2016.11.2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

10:宋玉瑞兽纹韘形珮,尺寸:长7.2厘米,估价:HKD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HKD 2,100,000 ,成交时间:2017.05.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11:元青白玉卧羊,尺寸:长12厘米,估价:RMB 1,600,000 ~ 2,600,000,成交价: RMB 2,185,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本品为青白玉所雕写实风格的卧羊玉质莹润醇厚,构思精巧,风格简约。

玉羊体态肥硕,浑厚丰满,昂首挺胸,微微泛现黄褐色沁,更显古朴。

玉羊四肢曲跪,收于腹下,呈静卧姿,目视前方,双目做半圆雕,立耳弯角,神态怡然自得。

此玉卧羊是元代常见的题材,流行于游牧民族对羊的喜爱,其装饰技法和雕琢工艺粗细得宜,前腿处雕工处理可见斯基泰美术之风。

此玉羊造型饱满,神态逼真传神,雕琢技法简练概括,极简中可见细腻的雕工,实为不可多得的文房摆件。

12:明黄玉巧色卧马,尺寸:7.8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4,600,000 ,成交时间:2013.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此黄玉卧马雕琢灵巧,体态流丽自然,匠人绝艺细工,表露无遗。

小巧动物玉雕,或坐或卧,用于文房作镇纸。

13:清18世纪白玉雕三老图笔筒,尺寸:14.5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4,880,000 ,成交时间:2015.04.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春季拍卖会。

笔筒雕琢深峻,山崖峻峭,松桐映掩,人物神态细腻生动。

工匠运刀如笔,把嶙峋山石,繁茂树木,淙淙流水表现得自然逼真,和谐流畅。

深山隐士题材的笔筒应为文人案上之恩物,不但是实用的文房器具,也可表现文人雅士的隐逸情结。

此类笔筒因以深浮雕装饰通景纹饰,选材讲究。

此器玉质温润,应取材于清廷平定准噶尔回部以后来自和阗的美玉。

来自中亚地区的玉材质量上乘,可让宫廷工匠在美玉上施展他们的鬼斧神工。

搜索复制

田黄拍卖   潘天寿   古董拍卖会   周春芽油画

私下交易古董   古董鉴定   一克沉香多少钱

黄龙玉原石价格   古董拍卖会  夏圭   启功书法

翡翠行情  碧玺价格   和田玉   古董微信群

古玩交易   元青花瓷片价格   天珠九眼多少钱

双旗币  古玩网  高古玉   徐悲鸿字画拍卖

古玩字画   名人字画收购    字画拍卖网   鼻烟壶

景德镇瓷器   和田玉的密度   瓷器的种类   蜜蜡

   清代张怀仁   蒋蓉紫砂壶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艺术品拍卖   古瓷器   田黄石   宋代哥窑瓷器   

珐琅彩瓷器    启功书法拍卖   新加坡拍卖会

明清瓷器鉴定拍卖   战国红价格   天珠鉴别

古玩拍卖   粉彩瓷器   范曾字画   油画拍卖

成化瓷器   元代瓷器   艺术品   徐荣发字画

古瓷器拍卖   汉代玉器  西周玉器 弘一法师

明清瓷器  红山文化玉器  上海古玩交易  紫砂壶

瓷板画   古玩市场   清明上河图价格   粉彩瓷器

顾景舟紫砂壶  张大千   高古玉拍卖行情  天珠

清代画家   清代银锭价格   和田玉市场价格

青花瓷    良渚玉琮   古玩圈规矩   雅集

赵孟頫作品   青铜器价格   顾景舟紫砂壶价格

玉器交易   拍卖成交记录   上门收购古玩   夏圭

毕渊明   私人古董交易   婺州窑   黄庭坚书画价格

黄慎字画拍卖   徐悲鸿字画拍卖   宋代瓷器

齐白石的虾   齐白石字画价格   鉴别砚台价格

李可染最新成交价   李小可字画   傅抱石作品

弘仁字画   徐宗浩书法   画家吕纪   佛珠拍卖

田黄石鉴定拍卖   文徵明作品价格   金农书画

古玉鉴定估价   吴宏书画作品   民国瓷器​价格

苏东坡书法   鼻烟壶图片   古董拍卖网   

艺术品展销   古玩鉴定专家   乾隆年制 

壹号收藏网   萧县书画网   古董网   收藏家

瓷器拍卖   北京金宝斋   苏富比拍卖   古董古玩

新加坡拍卖会   拍卖古钱币   上海瓷器拍卖

盟友网   拍卖公司骗局    三盛鼎力​   星珍文化​

古币出售   本人长期上门收古董   古董鉴定网

藏友网   佳士得拍卖行  古玩交易网  竞拍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原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古董经纪人张启冉                      专业!可靠!安全!

                                私下交易  托管代售     
                                微信:gdgwscyjvip           ​    价格高​!效率高!变现快!

       收藏雅集网-权威古玩交易网站-集收购,鉴定,估值,拍卖的古董投资平台是中国专业的古董古玩交易鉴定收购拍卖赏宝拍卖网站,华夏古董古玩收藏品买卖求购瓷器字画玉器古钱币交易信息发布网站,权威的古玩古董拍卖行情交易价格历史成交拍卖公司市场记录查询平台,收藏家古董古玩交流论坛微信群。
阅读推荐
瓷器收藏                             更多
字画收藏                             更多
杂项收藏                             更多
玉器收藏                             更多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 上海希文艺术品有限公司 2019 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19031063号-1   沪ICP备19031063号
站点首页
免责声明
隐私声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