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彬紫砂壶拍卖最高价格
在砂壶造型上,大彬壶造型多样,有“千奇万状信手出,巧夺坡诗百态新”之誉。时大彬在砂壶型制上更大的贡献是由大壶向小壶的转变。时大彬“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今江苏太仓市),闻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见《阳羡茗壶系》)。时大彬最初受供春影响做大壶,后来他游娄东与名士陈继儒交往甚密,他们共同研究品茗之道。根据文人士大夫阶层雅致的品味把砂壶缩小,改制小壶,适应饮茶需要,奠定了小壶之基。
其一,时大彬创作的“文意壶”把“紫砂茶壶”升格为“文人雅玩”。
自古以来,茶具始终是茶文化发展的重心之一,茶具无时无刻不围绕着茶事,茶事呼唤茶具创作,茶具围绕茶事演化,这是茶事与茶具之间发展的辨证史观。“唐宋重茶碗,明后壶风行。今朝液体茶,七彩塑料瓶”,则是茶事与茶器和谐相处的发展简史。茶文化史告诉我们,唐代开始喝茶,就有了茶壶,但到明代茶壶才成为重心,才成为茶人瞩目的焦点,直至今天。而唐宋时茶器的重心茶碗、茶杯,则成了主角茶壶的“附属品”。
其二,时大彬奠定了紫砂壶集诸多中华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紫砂艺术的创作方向。
时大彬在“专为”文人做壶之前之后的显著区别在于目标市场的细化、具体、明确。为文人服务,就要接触文人,了解文人的需求,做文人喜闻乐见的作品。从时大彬传世的作品看,显然不同于紫砂“茶壶期”的以圆壶、大壶为主,而是方方圆圆、高高矮矮,且壶体日渐缩小,“千奇万状信手出,巧夺坡诗百态新”。若以分类看,今天的光货、花货、筋纹货三大类,时大彬都有作品。时大彬在紫砂壶形制上的创作,从钟鼎、瓷器及其它中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也有他师法自然、学习生活的创造。
其三、时大彬完善了紫砂的手工技艺,并使之成熟。
时大彬从供春、从父亲时朋处得到紫砂技艺的真传。那些真传当是简单的手工艺和“斫木为模”等,这些技艺做大壶、圆壶足够了。但要为文人制作个性的多样的紫砂壶,原有的工艺、技艺就难免捉襟见肘了。
把紫砂茶壶升华为文人雅玩的开拓者,集诸多中华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紫砂艺术创作方向的奠基人,紫砂传统拍打镶接技艺的完成者,是一代巨匠时大彬的形象,也是他对紫砂文化作出的三大不朽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