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日前首次在山东威海发现一座明代古墓,“万历通宝”铜钱及一个元明时期的酱秞瓶。工作人员说,这一明代墓葬为研究明代胶东地区的墓葬结构、葬俗以及信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今年3月,威海市温泉镇双寺夼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一座古墓,经威海市文管办实地勘察,确认为一座古墓。文管办组织人员日前对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
铜钱和酱秞瓶均位于西侧墓室,工作人员介绍,尽管铜钱已锈迹斑斑,但“万历通宝”字样仍清晰可见。酱秞瓶常见于元明时期的遗存,用来装水或酒。
考古人员同时发现,墓室南侧分别砌筑方形祭奠坑,内置保存状况极差的金属物,应为祭奠用具﹔祭奠坑与墓室之间分别凿有长圆形孔相通,表达出人们相信生者哀悼可由此上达死者的观念。墓室内应有木质棺具,均已朽化,西室北侧有零星小块头骨。
本公司近几年对万历通宝市场分析估价:
历通宝背矿银银钱一枚----------价格:2,990,000----日期:2021-02-15
明“历通宝”背“穿上日”------价格:2,630,000----日期:2021-01-02
万历通宝值钱吗,万历初年朝廷铸钱并不多,约两万锭,万历十三年(1585年)增为十五万锭,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九万锭。当时全国铸炉60余座,潞安府是其中较大的两座,平均一年为朝廷铸币近万锭,两座铸钱局需招铸币匠人约三四千名,由此给地方带来丰厚经济利润的同时,也出现了私铸取利的现象。万历四十年(1612年)潞安知府在其编纂的《潞安府志》中这样写道:“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而制钱堆积不能行。”
万历通宝楷书光背3元神宗万历四年。版别繁多,以多见,平钱除光背外,穿上有:星、月、工、公、正、天。穿右厘,合背等。径2.4--2.5厘米,重3.4--4克,折二径2.8--2.9厘米,矿银小钱径1.9厘米,背五钱径3.5厘米,特大钱径8.8厘米,传世属钱丰,面文除规整楷书者,尚有少数“历”,历下长日宽日数种。
委托征集单位:本公司
万历通宝图片欣赏,综上所述,我认为此钱是一枚由明宫内府技术水平高超的专业铸钱匠师精工精料精铸而成的万历年造背二钱“钦赏”银钱的试铸铜样钱。该钱的发现,尚属首例,它填补了我国古代“钦赏”银钱试铸铜样的空白,为研究明宫内府铸造“钦赏”银钱的文化背景、铸钱程序、工艺及流程等提供了一件宝贵的实物,因而比同类“钦赏”银钱更为珍稀,更具历史、科学与经济价值。河南省钱币学会副秘书长、著名钱币学家于倩老师认为,“此钱极其稀少,价值应在15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