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硬度7-7.5度,比重2.65,色彩相当有层次。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原形态三方晶系。常呈致密块状而形成各种构造,如乳房状、葡萄状、结核状等,常见的为同心圆构造。颜色不一,视其所含杂质种类及多寡而定,通常呈条带状、同心环状、云雾状或树枝状分布,以白色、灰色、棕色和红棕色为最常见,黑色、蓝色及其他颜色亦有。条痕白色或近白色。蜡样光泽,半透明至透明常用做饰物或玩赏用。古代陪葬物中常可见到成串的玛瑙球。具有不同颜色构成的玉髓,通常有,绿 红 黄 褐色,白色等多种颜色。按图案和杂质可分为缟玛瑙,缠丝玛瑙,苔玛瑙,城堡玛瑙等。常用作为玩物或观赏物。
玛瑙的历史十分遥远,大约在一亿年以前,地下岩浆由于地壳的变动而大量喷出,熔岩冷却时,蒸气和其他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在岩石冻结时被封起来而形成许多洞孔。很久以后,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结成硅胶。含铁岩石的可熔成份进入硅胶,最后二氧化硅结晶为玛瑙。在矿物学中,它属于玉髓类,是具有不同颜色且呈环带状分布的石髓。通常是由二氧化硅的胶体沿岩石的空洞或空隙的周壁向中心逐渐充填、形成同心层状或平行层状块体。一般为半透明到不透明,硬度6.5至7度,比重2.55至2.91,折光率1.535至1.539。在地质历史的各个地层中,无论是火成岩还是沉积岩都能形成玛瑙。所以,玛瑙很多,成色差异也很大。按其花纹和颜色的不同,而有缟状玛瑙、苔纹玛瑙、碧玉玛瑙等名称。[1]
玛瑙以其色彩丰富、美丽多姿而被当做宝石或作工艺制品,也可以用来制作精密仪器的轴承及玛瑙硏体、玛瑙乳钵等工业用品。
玛瑙[2]是一种古老的玉石,自古便是美丽、吉祥、富贵的象征。在东方,玛瑙是佛教七宝之一,被视为辟邪祇福的护身符。在日本神话传说中,玉祖栉明玉命献给天照大神的绿玛瑙,是日本天皇代代相传的三神器之一。在西方,玛瑙是《旧约圣经》中记载的“火之石”之一,而在西方魔法里,玛瑙也被认为是可达成愿望的神奇玉石。
玛瑙在中国的应用可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后的各朝各代玛瑙文物都有出土。西周贵族用玛瑙管珠串连成佩饰,春秋战国时有玛瑙串饰,到了两汉魏晋时期则以玛瑙制成带钩、襟钩,或装饰于剑鞘。唐代的玛瑙制品更加精致,出土于西安的一件俏色玉雕镶金兽首玛瑙杯,是做工最为精湛的一件玛瑙玉器,象征了权力和财富。到了元代,皇家专设玛瑙玉局。明清两代传世的玛瑙珍品更是屡见不鲜,清宫就曾使用过大量的玛瑙用品,说明清王朝对玛瑙非同一般的认可度。
随着现代制作工艺的成熟,玛瑙制品的设计不断贴近市场需求,其作用也越来越广泛。小件装饰品如手链、项链、吊坠、念珠、手镯等;生活用品如碗、杯、笔筒、印章等;娱乐用品如围棋、麻将、象棋等。大件有精美雅致的雕刻品,形态奇异的观赏石,改善风水的助运摆件等。玛瑙以其独特的魅力,正为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所喜爱和拥有。
传说爱和美的的女神阿佛洛狄,躺在树荫下熟睡时,她的儿子爱神厄洛斯,偷偷的把她闪闪发光的指甲剪下来,并欢天喜地拿着指甲飞上了天空。飞到空中的厄洛斯,一不小心把指甲弄掉了,而掉落到地上的指甲变成了石头,就是玛瑙。
因此有人认为拥有玛瑙,可以强化爱情,调整自己与爱人之间的感情。在日本的神话中,玉祖栉明玉命献给天照大神的,就是一块月牙形的绿玛瑙,这也是日本三种神器之一。 《太平广记》中亦有“玛瑙,鬼血所化也。”给玛瑙增添了几分奇诡之色。
玛瑙自古被视为美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因其兼具瑰丽、坚硬、稀有三大特征,从而荣膺“玉石”桂冠。地处辽西的阜新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玛瑙制品集散地,玛瑙资源储量丰富,占全国储量的50%以上,且质地优良。
阜新盛产玛瑙,不仅色泽丰富,纹理瑰丽,品种齐全,而且还产珍贵的水胆玛瑙。阜新县老河土乡甄家窝卜村的红玛瑙和梅力板村前山的绿玛瑙极为珍贵。阜新玛瑙加工业尤为发达,其作品连续几年获得全国宝玉石器界"天工奖"。
世界上玛瑙著名产地有:印度、巴西、美国、埃及、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墨西哥、美国和纳米比亚还产有花边状纹带的玛瑙,称为“花边玛瑙”。美国黄石公园、怀俄明州及蒙大拿州还产有“风景玛瑙”。我国玛瑙产地分布也很广泛,几乎各省都有,著名产地有:云南、黑龙江、辽宁、河北、新疆、宁夏、内蒙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