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器是用贵金属制成的,材料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收藏和保存价值,再加上金银器的制造对工艺和技术要求较高,因此,相对于其他质地的器物,金银器的作伪现象要少得多。一般金银器最常见的是在材料质地上作假,如以铜、铅、锡等冒充金银,以此牟取高额利润。日前的技术手段对金银器质地的鉴别已能做出比较精确的测定。比如器物金银含量的成色测定,对金银器内所含其他金属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甚至对一件金银器不同部位的金银含量,亦能分别做出测定。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勺、杯等金器,其含金量均在85%以上,并含有少量的银和微量铜;浙江龙游县出土的明代金杯,其上部含金量为73%,足与把含金量却只有60%,其足为空足,为使金杯内盛放酒液后,不至于重心不稳,空足内还加铁以配重。
除材料质地作假外,古玩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古代金银器的复仿制品。一般说来,复制品均按出土实物进行复制,其外形、纹饰与原器酷似,很容易迷惑收藏者。若非对原器相当熟悉并进行反复揣摩,很难识别其真面目。仿制品的形制和装饰花纹一般都有所依据,但仿制时大多经过改形或改绘,然后拼凑成型的器物。这两类器物的制作水平都很高,但是只要掌握了各地出土和收藏的历代金银器的资料、各时代金银器的器形特点装饰特点及制作工艺,然后对器物逐项观察分析、仔细揣摩,就会发现其破绽和漏洞,最终判明其真伪。
清十八世纪 金瓜楞式云凤 40-60万 68万
四分之一银雕金芦菊闲鹤月 25-30万 40.25万
清乾隆 御制鎏金双龙器座 6-8万 33.35万
清乾隆 紫檀描金云龙器座 20-25万 23万
明 金银琉璃珐琅器 掐 3-5万 13.44万
清 碧玉描金二龙戏珠纹 10-10万 11万
今年拍卖市场金银器成交记录
明代宣德时期的一件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竟然拍出万港币的天价,一件唐代五曲折枝簇花纹鎏金大银盖碗也以158.85万英磅成交。2021年上半年的春季大拍中,继宋元瓷器、当代艺术、宫廷钟表之后,金银器因苏富比香港、伦敦两场专拍的推出,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热点。4月11日,香港苏富比率先推出了来自瑞典实业家约翰·卡尔·肯普个人收藏的25件套明清金器专场拍卖,这场被命名为“帝廷金辉——珍贵明清御制金器”的拍卖仅成交17件拍品,总成交额高达17124.7万港币。5月14日,肯普家族收藏的另一部分中国早期金银器专拍在伦敦市场击起了轩然大波——126件拍品成交123件,仅流拍3件,总成交额万英镑,约合万元人民币。
因存世数量、流通数量及政策限制,金银器拍卖是中国拍卖市场最为缺失的一项,十余年来仅有数十件海外回流品在内地拍卖过,数量有限且缺乏可资参照的价格标尺。正因为此,今年春拍两场肯普家族收藏的金银器专拍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巨大兴趣。 5月14日,拍卖场吸引了中西古董商云集,埃斯肯纳茨等古董界风云人物到场参拍。不仅如此,卡塔尔王室也有人参与竞买。据《国际论坛先驱报》报道,卡塔尔国家元首埃米尔的堂弟谢赫·沙特(Sheik Saud)执L090号牌亲自到场参拍,此前这位海湾地区的艺术买家从未涉足金银器这一领域。谢赫·沙特与埃斯肯纳茨成为了该场专拍势力的买家和竞争者,他俩买下了专拍中五成以上的高价成交品。甫一开场,谢赫·沙特即一气买下了专拍中的前20件拍品。有专业人士指出,事实上这20件拍品大部分并不是中国的,其中以6.65万英镑成交的首件拍品——公元前六/四世纪一对鄂尔多斯彘形金饰片极像西提亚(Scythian)风格。公元前六/四世纪的镂空蟠龙纹镶松石金鞘饰以被他以高出估价13倍的33.41万英磅竞得。专拍中的第二高价——唐代双鸭绶带纹莲瓣形鎏金大银碗被谢赫·沙特以114.05万英磅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