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玉器种类丰富,按用途大至可分为礼玉、和工具、装饰品及杂品类,其中装饰类玉器是这一时期玉器的大宗,新出现了俏色玉,圆雕工艺发展成熟。此时的玉器不只是墓主人生前地位与财富的象征,也是宗教与礼制的载体。
这次展览的精品,首推安阳殷墟妇好墓的玉器,为展览的部分。妇好是商朝后期著名的国王武丁宠爱的妻子,也是一位女将军,据甲骨文记载曾领兵征伐四方,同时主持祭祀,参与国之大事,为殷商统治集团中的实权人物。
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发现了妇好的墓葬,这位沉睡于地下3000年的女子带着她昔日的荣华走近世人。与众多已发掘的商代王室墓葬相比,妇好墓的规模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其精美,共文物1928件,其中铜器468件,玉器755件,宝石制品47件,另外还有骨角器、牙器及漆器等。
商周玉器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商周玉管配漢代滇文化金腰鼓---价格:427万 日期:2021/02/09
与妇好生死相伴的755件玉器,将商代王族对玉器的偏好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次展出了其中的89件精品,主要为礼制用玉、装饰用玉及玩赏之玉,按照“以玉载礼”“兵戈相见”“精致如斯”三部分予以呈现。
白玉簋(图1)高10.8厘米,口径16.8厘米,壁厚0.6厘米。安阳殷墟妇好墓。白色半透明,有黄斑。侈口圆唇,平底圈。口下饰三角形纹,腹饰兽面纹三组,目字形眼,大鼻巨眉,上下夹以弦纹,近底部饰菱形纹兼角形纹,圈饰云纹及目纹。
同墓的还有一件碧玉簋,这两件玉簋均出于椁顶上,东西并列,其中一件内置两件骨勺和一件铜匕。每件簋用玉石料都在10~20公斤,玉料选材无绺裂,少杂质。器形规矩,膛壁薄厚均匀,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包括了切割成型、掏膛去余料、周身纹饰、抛光等玉器工艺技术的全过程,是当时琢玉工艺的体现。
石人(图2)通高9.5厘米。安阳殷墟妇好墓。白色石质,圆雕,略有风化。跽坐,双手抚膝,头微低。瘦长脸,尖颌,前额突出,高颧骨,粗眉大眼,右眼的上眼睑压下眼睑,蒜头鼻,大嘴微张,双耳较大。发向后梳,贴垂后脑,在右耳后侧拧成辫子,往上盘至头顶,绕至左耳后侧,再至右耳后,辫梢塞在辫根下。
头上戴一较宽的圆箍形“頍(kuǐ)”用以束发,腹部悬长条形“蔽膝”。这件石人,无衣赤脚,仅在腰部悬一长条布蔽体,面似男性,可能是一男隶。妇好墓的玉石人像有十余件,其重要意义在于为今人研究殷商时代人们的衣冠、发式,以及不同等级的人物形象,增添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商周玉器重视选材,大量使用新疆优质软玉,色淡绿或白中泛绿,玉质细腻,抛光后表层呈柔和的玻璃光泽。商周玉器多为扁平体造型,大多是先将玉料切割成板块状毛料,再加工切削成圆形玉坯,其中规整成型的进一步加工为璧、瑗、环等等,不具备深加工条件的玉坯,则割圆形坯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琢为玦、璜或动物、禽鸟形玉佩。西周玉器多有小巧、精薄的片状玉品,普遍运用一面坡刀砣工。商代后期出现了商周玉器中罕见的立体圆雕玉人,玉龙、玉象等等。但是商周时期,玉铲仍然沿用,但此时的玉铲的用途也仅仅是作为仪仗使用,但是周以后的礼器,玉铲就不再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