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市场收购在哪里
在唐代越窑古瓷的装饰艺术已经得到高速的发展,其装饰方法虽然承袭传统的刻花、划花、印花和堆塑等,但其技艺手法却颇有进步,如刻花和划花是用流利的线条在胎上釉下刻画出生动活泼的纹样。有龙、狮子、凤鸟、仙鹤、鹤鹅、双鱼、牡丹、莲花、宝相花、卷草和人物、山水等纹样,布局严谨,生动活泼。青瓷的图案生动逼真,适合时尚,对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文体生活等有很大的帮助。唐后期击瓯奏乐的人很多,他们在碗内注入多少不同的清水,便可敲击成乐,这样的瓷碗必定胎质坚密,烧成时温度很高。越窑瓷即具有如此特性。秘色瓷更是釉面匀净,开启了陶瓷质感如玉类冰的新风,正如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中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笔者近几年来,苦心研究观察了数千件古陶瓷碎片及标本,发现古陶瓷与现代仿品也有五个不一样。
一是古陶瓷上的自然剥釉与现代仿品人工剥釉不一样。古陶瓷脱得掉的釉层碎块呈较硬的大小片状或颗粒,有棱角,像碎玻璃,多发生在釉面开片的交叉处,器物周身可见,在单色釉的瓷器上体现更加明显。而现代仿品的剥釉是人工采用电动刻笔钻下来的,露出的坯体,表面有许多麻坑,而且只表现在瓷器的突出部位。自然风化的剥釉古瓷,釉面通常仍有光泽度,而经酸处理的赝品,表面失光。
二是古陶瓷的使用痕迹与现代仿品不一样。古陶瓷由于世世代代经过人与陶瓷的触摸,再加上经过无数次的迁徙、搬运,免不了要磕磕碰碰,这些都会在古陶瓷上留下使用过的痕迹,这种自然痕迹是不规则的、横七竖八的、杂乱无章的。而现代仿品的使用痕迹,是经过人工用砂纸打磨出来的,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笔者所指的使用痕迹主要是指民间日用的盘、碟、碗及盛装食品、饮品的瓶、罐、壶等,不包含皇室宫廷封存数百年从未动过的“库货”。
三是古陶瓷胎釉结合处的氧化色线与现代仿品不一样。古陶瓷由于年深月久的氧化,在瓷的表面都会发生化学反应,尤其在胎釉结合部位,往往会出现“一线红”或“一线黄”,这种色线是从瓷胎里往外透出来的,是洗也洗不掉,刮也刮不掉的。而现代仿品是等瓷器烧制完后,再用人工涂抹的颜料,经水一洗就脱色了。
四是古陶瓷物理澎胀系数与现代仿品不一样。对于里外都上釉的古陶瓷,由于长期受空气热胀冷缩的影响,往往在器物的内壁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裂纹,俗称“鸡爪纹”。而器物外壁却少有此类现象,这是由于器物内外壁澎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裂变,而现代仿品基本上看不到“鸡爪纹”,里面是光溜溜的。
五是古陶瓷胎骨的疏密度与现代仿品不一样。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在古陶瓷中,釉是衣,胎是骨,再高明的仿古者,也模仿不了古瓷器的胎骨,原因是古代是人工炼泥,做瓷器的胎泥要放置陈腐若干年,导致陶瓷不够纯净,含金属杂质较多,烧出来的器物胎质疏松,常有细小的气孔从露胎处冒出来。而现代仿古的胎土是通过机器碾磨的,非常缜密,烧造出来如同年糕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