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远山眉黛,浩瀚夜空。运墨而五色生。
黑色,中国的正统色之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黑,火所熏之色也。”中华民族对于黑色的审美,已经达到了精神崇尚的境界,从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到水墨书法、陶瓷黑釉的产生,以及历朝上玄下纁最高的冕服(玄即黑色代表天,纁色代表地),汉文化都潜心于表达黑色之美。
黑釉瓷器由青釉瓷器演变而来。最早的黑釉瓷出现在东汉中晚期的东南窑场,此时黑釉并不稳定,与青瓷同窑烧制,含铁量约为4%~5%,所以是否定义为黑釉器还是含铁量偏高的青瓷器,仍可商榷。两晋开始出现真正的黑瓷,浙江西部的德清窑在东晋时期烧制的黑釉器釉面滋润光泽,色黑如漆,几可与漆器媲美。此时釉料中含铁量为8%左右,大大超过青釉器含铁量,可见已经正式形成黑釉专用配方。
瓷器的器型、烧制工艺、纹饰等是历代文化艺术的结晶。历代仿制、作伪之风之所以盛行,究其原因,一为赏古悦旧,一为利之所趋。瓷器作伪的手法很多,而其仿制水平也很精湛,几可乱真。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作伪的手法,更要掌握历代瓷器制品的基本特征,以此为标准来进行鉴别、辨伪工作。
南北朝时期黑釉烧制技术传入北方,河北、河南一些窑场开始烧制黑釉器,河北赞皇县东魏李希宗墓中所出土的黑釉瓷器就应该是当时河北地方窑口所烧制的。
两宋和夏辽金时代,黑釉瓷迎来了发展高峰,各主要黑釉瓷窑场均涌现出大量精美的作品。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窑场是北方的磁州窑及磁州窑系,南方的建窑和吉州窑。而最具有风情特色的是西夏黑釉瓷器。
磁州窑始于隋唐,有两处主要窑区,一处在观台镇,一处在彭城镇。磁州窑是宋金时北方最为庞大且烧制瓷器品种最为丰富的一处窑场,主要供给民间日用瓷市场,暂未发现有皇家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