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且内在丰富。过去,寺院僧侣有“以茶论道”的清规和以茶代酒宴请上宾的“茶宴(礼)”;文人雅士以茶会友、品茗吟诗,至今还在民间保留着婚丧喜庆、“客来敬茶”的礼仪。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国的“茶礼”传到毗邻的日本,慢慢地发展成为日本的“茶道”。
日本的“茶道”仪式十分规范,并具独特的风韵,举行茶道仪式的厅、堂布置,泡茶方法,使用的茶具均效仿中国的“茶礼”。其中仪式上使用的黑色茶碗,叫“天目盏”,最早是从西天目山传过去的。
据《西天目山志》记载:宋末元初为西天目佛教活动鼎盛期间,国外高僧陆续入山参禅问法,日本为最。日本僧人视西天目为临济宗发祥之地,1926年,日高僧元光寂室于西天目参禅回国,仿西天目禅院规制开创永源寺,建立永源寺派,视西天目为祖山。“‘天目盏’又名‘天目木叶盏’,是天目山各寺院中招待贵宾的茶具。日本镰仓时代(中国南宋期间)来中国的留学僧,从西天目带去天目盏、银杏种子和高峰、中锋、断崖画像及手书……”据说,当时大批日本和尚来我省余杭径山的香林寺、临安西天目山的禅源寺和天台山的国清寺拜师学佛,在潜心学习佛经的同时,也虚心学习中国的其它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其中就包括了“茶礼”仪式、使用的茶具和银杏的栽培等等。
天目茶盏是一种黑釉烧制的瓷茶器,墨黑的底色上散布着深蓝色的星点,构成美丽的图案,这些星点的四周还有红、蓝、绿等色彩,因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常会变异,便称“曜变”或“曜度”。这种黑色的天目茶盏是日本茶道仪式中的必备茶具,倍受日本人民的青睐。在日本,但凡黑釉茶碗,统统被称为“天目茶盏(碗)”。后来又发展到但凡黑色的瓷碗就叫“天目”,“天目”成了一切黑釉器皿的代名词。
黑色“天目茶盏”是从西天目山传到日本去的,已经被考证确认。但“天目茶盏”是否出产于天目山,考古界曾有过争论。更多的古瓷专家认为,虽然西天目的寺院大量使用“天目茶盏”,并传至日本,但却不是天目山的产品,而是由福建建阳县的建窑所产,主要理由是:天目山一带没有发现古窑址。但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临安市(原为县)文物部门组织文物普查,发现了在天目山南麓的凌口乡一带有古窑址,经考证为宋窑窑址。窑址在凌口乡的谢家村与绍鲁乡敖干村交界的松毛坞一带,有大小窑址24处。从古窑址发掘到的瓷片中,发现了不少黑釉茶盏(碗)的碎片,这些实物足可证明,南宋期间这里曾烧制过黑釉茶盏,从而完全可以断定“天目茶盏”出于天目地区。
遗憾的是在国内“天目茶盏”已绝迹,制造工艺失传。而重视文物保护的日本,却有4只“天目茶盏”古品传世至今,被日本博物馆当作国宝珍藏了起来。1980年12月,《浙江日报》曾发布过一条新华社的音讯:“仿宋”曜度天目茶盏在日本研制成功,这种名瓷原产我省天目山,宋代传入日本。
———————————————————————————————————————
搜集计划:
精品陶瓷:各代窑口及各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景德镇瓷器为好
翡翠玉器: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冰种,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名家书画: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不限。
杂项古玩: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奇石,化石,陨石。
明清家私:各种材质的硬木家私,以紫檀和红木,海南黄花梨为最好。
上海胤齐 _纳华夏之粹、载古韵之风
资深品鉴人:陈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