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22岁的朱杭从广州前往澳大利亚。
身在异乡,牵挂故土,无以为寄,朱杭遂迷恋上晚清民初广州十三行所出口的老物件。无论是外币,还是古工艺品,满世界地跑着搜罗。其中,他最喜欢的还是广州十三行出口的老扇子至今,他已经从欧美收集了238把。现场,朱杭拿来了7把精美绝伦的老扇子。
这个故事,来自河南卫视《华豫之门》走进澳大利亚悉尼专场。故事也许并不曲折,但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由此知道了广州十三行的历史。也就是在17世纪后期,清朝康熙皇帝放宽了海禁政策,来华贸易的外国商人越来越多,广东政府就指定了13家比较有实力的商行与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
因此而诞生的广州十三行,成了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到了18世纪,更成为享誉全球的贸易中心。从早到晚热闹非凡,海上永远是一艘艘即将抵达或扬帆远去的商船。
一箱箱茶叶、瓷器、药材、扇子……就这样从中国传向了世界。它出口到欧洲的扇子,居然还成了欧洲贵族表达爱慕之情的工具。
一把小小的扇子,居然挖掘出一部中国的外贸通商史,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明走向世界的又一条通道。古物无言,却是最真实的历史见证。它们所见证的,是在过往的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中的兴衰荣辱,与悲欢离合
但是,这些沉默的古物,如果没有平台去陈述倾吐,它们的兴衰荣辱与悲欢离合,何以让人感知?它们背后所能引爆的文化力量,如何能让人引起共鸣?又如何承继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