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代瓷器特点: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
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
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
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
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
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
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
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
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
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后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
二、(清代瓷器胆式瓶)胆式瓶是瓶的一种式样。
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
宋代哥窑、钧窑烧造此式,宋代以前未发现胆式瓶器型瓷器,清代景德镇窑多见,大多为单色釉。
三、瓷器价格如何评估?所谓青花瓷的艺术价值,分为造形、装饰、图案三个方面。
在造形中,用于审美的陈设器价值最高。
陈设器又分许多种,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一瓶二罐三盘四碗”;除了陈设器,就都是有实用性的器物了,这里面价值高低依次是文房用具、明器、寝具、日用器。
再来说装饰,分为彩装饰、釉装饰、胎装饰。
而从图案的角度来说,价值高低依次是人物图、动物图、植物文字,尤其以讲述历史故事的人物图最好,越著名的故事越好。
而且古代人物画很难模仿,头大、上身长、腿短,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动物图案以龙为最贵,植物以牡丹等富贵图案最佳。
ps:古玩小知识
为什么有人称古董为骨董?骨董是古代遗存的有价值器物的统称,涵盖古代各种文化艺术品的遗存。
宋代开始到清代多普遍使用骨董一词,明晚期开始有称古董,古或是骨的同音转义,大致有相通之处,也似乎文雅一些,清末后则常用古玩一词了。
古代崇尚爱好前代文化器物的历史悠久,至北宋时开始有了古代考古学和金石学,并出现了民间专门的骨董行业和交易市场,骨董即指此行业和器物的总称,骨董词语大致出现在北宋,盛于南宋以后。
最早的古玩书之一南宋中期的无名氏《百宝总珍集》“鲜卖”一条有:“骨董鲜卖从他怪,君若爱时人皆爱。
......大凡收买及鲜典骨董杂物之属,如好物碾造雕刻工巧人相,君自爱,世人都爱。
”此记录早于《梦粱录》及《朱子语类》等。
《疑耀》以为“骨董二字乃方言,初无定字”值得商榷,古代宋人之精细难有望其项背者,如《宣和博古图》即可见,对古骨二字含义使用与区别不会不清楚。
古董经纪人张启冉/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