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征: 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胎体——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
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
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
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
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
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
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
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二、(明代瓷器葫芦瓶)葫芦瓶因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唐代以前未发现葫芦瓶器型瓷器,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喜爱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
三、瓷器价格如何评估?所谓青花瓷的艺术价值,分为造形、装饰、图案三个方面。
在造形中,用于审美的陈设器价值最高。
陈设器又分许多种,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一瓶二罐三盘四碗”;除了陈设器,就都是有实用性的器物了,这里面价值高低依次是文房用具、明器、寝具、日用器。
再来说装饰,分为彩装饰、釉装饰、胎装饰。
而从图案的角度来说,价值高低依次是人物图、动物图、植物文字,尤其以讲述历史故事的人物图最好,越著名的故事越好。
而且古代人物画很难模仿,头大、上身长、腿短,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动物图案以龙为最贵,植物以牡丹等富贵图案最佳。
ps:古玩小知识
为什么有人称古董为骨董?骨董是古代遗存的有价值器物的统称,涵盖古代各种文化艺术品的遗存。
宋代开始到清代多普遍使用骨董一词,明晚期开始有称古董,古或是骨的同音转义,大致有相通之处,也似乎文雅一些,清末后则常用古玩一词了。
古代崇尚爱好前代文化器物的历史悠久,至北宋时开始有了古代考古学和金石学,并出现了民间专门的骨董行业和交易市场,骨董即指此行业和器物的总称,骨董词语大致出现在北宋,盛于南宋以后。
最早的古玩书之一南宋中期的无名氏《百宝总珍集》“鲜卖”一条有:“骨董鲜卖从他怪,君若爱时人皆爱。
......大凡收买及鲜典骨董杂物之属,如好物碾造雕刻工巧人相,君自爱,世人都爱。
”此记录早于《梦粱录》及《朱子语类》等。
《疑耀》以为“骨董二字乃方言,初无定字”值得商榷,古代宋人之精细难有望其项背者,如《宣和博古图》即可见,对古骨二字含义使用与区别不会不清楚。
古董经纪人张启冉/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